现场|潘军:活下来的企业一定是“专精特新”企业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焦点财经快讯 9月16日,2021博鳌房地产论坛开幕,数百位业界精英齐聚海南,共同探讨房地产的变化与未来,思想交锋、观点论剑,搜狐焦点·焦点财经全程直击,一线报道。
16号下午,博鳌地产发展大会上花样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及彩生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潘军在城市更新方面发表讲话。
他说道:“城市更新是大湾区比较热的一个方面,最近住建部又出了关于防止大拆大建的文件。我们在深圳、广州等地现在买地拍下来基本上都没有利润,所以大量的本地的开发商思考都是关于如何和城市共生的问题。
大家知道房地产有一个三角形,基本上看城市的发展,首先看政策,十四五专门提了关于城市更新是我们未来存量部分发展的重点;第二是看人口,第三是产业。
现在我认为应该调一下,为什么现在很多城市丧失了发展的空间?其实是由于产业空心化导致的。现在花样年认为,只有你拥有产业的集聚能力,在未来关于活下去这样一个前提下,才能拥有讨论的价值。
随后针对北交所的成立,潘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深圳的中小板并给主板了,接下来北交所作为中小企业未来的交易平台,中小企业的标准就是“专精特新”,这是在10年前由工信部提出来的,是对于中国未来能够有发展空间的企业的标准。
所谓“专精特新”,潘军解释道:排名前列是专业化;第二是精细化,刚才朱总讲要把产品做好,你必须有精细化思维,你交给客户的必须是精心打造的产品;第三是特色化,对民营企业来讲,必须要有特色化。由于你的资金成本过高,你是不可能和资金成本低的国资抗衡的,你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第四是创新化,而且创新是持续的。
当下我们在对标地产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传统房地产思维在快周转逻辑下是不谈长远的。所以才会有当下我们的压力,当你快周转、高杠杆,遇到长周期的时候,大家今天这个环境就会觉得缺氧,就会觉得痛苦。
要解决这个问题,花样年认为我们要把城市更新的短期的利润思维转到一个长期思维上去。
最近我们看到大家的选择,因为国家换赛道了。
我个人认为国家正在从原来的新加坡模式走向德国模式,德国模式是以产业立国,不是以金融、物流作为基础,而是以数千个有附加值可以抵御外界封锁形成内循环的一个产业立国,当产业立国的时候,房地产金融都会成为影响产业形成的原因。
花样年从2006年开始就在研究产业,深圳的排名前列个产业M0办公就是花样年创造的,我们一路走来,孵化了若干个项目,都是把工业用地和研发融合。
据潘军透露:“2016年我们兼并了一家破产企业,我们将会把这家企业培育成在创业板或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这是一个先进制造业企业,解决我们国家35个卡脖子工程里面的第22项,关于高压供水系统、喷射系统。
这是我们被德国、日本、美国一直卡脖子的领域,我们百分之百完成了所有的技术储备,而且已经正式装机,我们的排名前列大客户是潍柴动力,还有玉柴,最近我们跟云内动力也达成了合作,而且我们未来会走向一带一路。
大家知道做工业最难的是你能不能持续研发,提升自己的制造水平。第二是不断地跟上政府的要求,由于国家标准的变化,企业要不断跟上,这是做企业最需要挑战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