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陈锦石:鼓励地产和建筑企业走EPC、装配化道路

焦点财经Focus 2022-03-04 17:56:1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革新。

焦点财经讯 王迪  3月4日,焦点财经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提交4份议案。

分别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集中规划建设,提升乡村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建议优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革新,鼓励地产和建筑企业走EPC、装配化道路;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出台各类鼓励优惠政策,把中国建成职业技工大国和工匠强国;大力支持体验式教育,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强化儿童食品监管,多管齐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脱贫,“三农”工作的重心已转移到“乡村振兴”主题上来。今年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了两条底线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陈锦石指出,从调研乡村基层实际情况中发现乡村有四大问题:

一是乡村建设用地浪费与耕地闲置现象堪忧,与此同时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不断挤占耕地面积,危及18亿亩耕地红线。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用地分布“小、散、乱”现象突出,分散居住浪费大量建设用地,分散种植导致现代农业发展乏力,农民增收缓慢,基层薄弱地区容易发生返贫。二是乡村公共设施和服务建设长期缺乏资金,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突出。三是农村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然而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相对滞后,老无所依、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出现。

为此,他建议:

1、推进集中规划建设,加强乡村土地集约利用,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

一是推动乡村三规合一,搞好乡村集中规划,化解乡村规划和乡村发展错位的问题。大力发展小镇化集中村镇,把乡村用地统筹、集约使用起来,有助于降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成本,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二是建议修订《土地管理法》,去除乡村用地流转和用地性质转换的障碍,构建合法的途径把大量闲置建设用地和撂荒耕地盘活。尤其闲置建设用地拆改复垦,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也可以补充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政府新增建设用地出让收入的一部分专项用于乡村振兴。

三是以经营性思维利用好乡村“四荒地”。如利用四荒地建文体设施、工厂等,带动乡村周边环境建设,利用经营性收益,推动盐碱地改造,治理土地沙化,助力国家生态建设。

2、加快制定各类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美好乡村的建设成本。

国家低成本资金牵头,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共同促进乡村振兴投资。针对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要拿出一揽子的信贷和税收支持政策。比如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性贷款,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允许相关投资用以企业所得税抵扣等。

3、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共同富裕。

鼓励企业、个人到乡村投资建设各种富民产业,比如现代高效农业、乡村田园旅游业、轻加工和粗加工产业,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为乡村就业者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渠道,同时努力确保不发生农村人口“因病返贫”问题。

此外,在国家强调双碳战略的过程中,陈锦石建议,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建议优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革新,鼓励地产和建筑企业走EPC、装配化道路。

此前,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城市如何实现“双碳”目标,绿色低碳建筑是其中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今年1月份出台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既要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也要大幅降低建筑日常能耗和排放。

为此,他建议:

1、加大对装配技术的扶持,鼓励地产和建筑企业走EPC、装配化道路。鼓励政府投资、民间投资项目实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服务。培育一批集设计、施工、生产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整合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前期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造价咨询、工程监理等服务。

2、加大绿色建筑发展激励力度。将省级高星级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纳入省级城乡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奖励申报范围。对实施绿色建筑成效显著的企业,在其资质年检、升级换证、信用评价中给予免检、优先和加分等奖励。

3、加快建筑技术创新培育。支持建筑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鼓励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推进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实施税费减免。把对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升到国家科技层面,加大对建筑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

4、优化建筑结构降低使用能耗。选择符合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的住宅建筑体系,研制推广新型砌块、轻质板材和高效保温材料,减少能耗。大力发展结构自保温一体化技术体系。

5、优化外墙保温相关管控标准。现有外墙外保温寿命短、隐患大,建议推广外墙内保温,消除后期脱落隐患,对于使用外墙内保温技术的,适当放宽得房率要求。外墙保温材料推广使用聚苯板,提升外墙保温涂料质量并定期维保,提升安全和保温性能。

6、加大鼓励精装修房,提升建设标准,杜绝用户重复装修,减少各类材料和能源浪费。

此外,针对职业教育发展,陈锦石称,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出台各类鼓励优惠政策,把中国建成职业技工大国和工匠强国。

他指出,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类法律政策密集出台,但职教改革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缺落地指引。当前职教发展顶层设计和方向性的文件居多,但从上至下司法解释、配套实施细则等尚未健全,对于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具体怎么做还不清晰。

二是缺优秀工人。相关数据显示,如今,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年均向社会输送1000万名毕业生,职业教育一直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渠道。尽管如此,近年来制造业“用工荒”仍不断出现,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能与时俱进,与企业需求产生了“错配”。

三是缺高端人才。当前我国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对高精特新行业的高端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同样面临着人才断档。

此次修法可谓直面现实、切中时弊,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法律基础。建议以修法为契机,实施好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大国工匠”,助推制造业发展。

为此,他建议:

1、实现职业教育管理专门化。当前,职业教育呈现多头管理,不同类型学校隶属于教育部、人社部等不同的主管部门,难以形成职教发展的整体合力。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国家人社、财政等多部门,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大事项;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程等建设标准,完善教学、实习实训和学徒制培养等基本规范,使职业教育真正能培养出一大批“大国工匠”。

2、实现职教法律政策可操作化。国家相关部门在《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等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应加快制定配套落地操作指引和实施细则,健全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协同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3、推动职教改革以产业学院发展为抓手。建议“政府搭台,行业参与,校企唱戏”,建立产教融合共享平台,实现有效对接。配套相关的制度改革,给与参与企业应有的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

4、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好经验。如德国制造业腾飞的“秘密武器”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新加坡职教“双师制”模式等,将企业中的实践和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促进职业教育内容紧密贴合需求实际。

5、实现职业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地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提升。着力破除就业环节中的政策性障碍。加快推动就业机会均等化,不得在升学、就业、职称等职业发展方面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设置歧视性门槛。着力提升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及优秀人才奖励等。

除了关注职业教育,针对素质教育,陈锦石建议:大力支持体验式教育,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强化儿童食品监管,多管齐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陈锦石称,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未成年人已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重要用户群体。但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另外,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儿童食品安全隐患巨大。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七成的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2021年,安徽、河南就发生两起引起全国关注的重大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为此,他建议:

1、在传统课堂教育之外,鼓励支持营地教育等各种课外体验式教育,在实际环境中对孩子素质的培养与塑造,以期增长外在本领,提高内在心智。

2、建议强化网络信息管理,营造良好生态,保护未成年人。除了每年的“护苗”行动以外,必须用好法律手段重拳整治涉未成年人上网乱象,推进APP分级管理,常见主流APP必须设定青少年模式,或者明确限制哪些APP不能向未成年人开放。教育部要出台未成年人电子产品使用的指导意见,引导学校和家庭合理管控青少年的电子产品使用。

3、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强化对假冒伪劣儿童食品生产销售的查处。教育管理部门要联合市场监督部门出台校园食品安全管控相关意见,充分利用监管部门专业优势和主管部门行政资源优势,形成监管合力,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整改和查处力度。对于假冒儿童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依法加重处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