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铁律守与破 | 激荡2021③

焦点财经Focus 2021-11-09 12:23:3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好孩子”的红利时代。

编者按:2021年地产行业跌宕起伏,市场信心荡到谷底。三道红线、调控补丁、两集中、美元债灰犀牛等多重因素叠加下,有人危机重重,有人却逆势上行。搜狐焦点·焦点财经特别策划《激荡2021》,以三大维度九大指标,剖析“激荡”房企,寻找在逆境中前行的房企,传递行业正能量。

作者:刘莹

出品:焦点财经

2021年的房地产行业跌宕起伏。尤其是在三道红线、调控补丁、市场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不少房企资金链紧绷,甚至头部房企也深陷暴雷泥潭。

不过,“暴雷”并非行业的全部。有人危机重重,有人则在逆势上行,比如持续保持稳健增长状态的中国海外发展(简称“中海”)。

11月4日,该公司披露,今年前10个月,中国海外发展系列公司的合约销售额累计已达3024.84亿元,按年增加5.7%,对应的已售楼面面积也达到了1523.55万平方米。这一成绩在焦点研究院百强房企销售榜中排名第六。

当下的房地产行业早已过了单纯以规模论英雄的时代,安全、稳健的财务指标更为行业所推崇。于此,作为一家央企身份、港企思维的房地产企业,中国海外发展的表现向来无可指摘。

中海激荡指数

中海洁癖般的财务自律,是这家房企的一个重要标签。

焦点财经查询财报获悉,2017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中国海外发展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7%、53%、54%、59%、60.2%;净负债率分别为17%、19%、32%、27%、28.8%;现金短债比为3.93、16.38、5.06、5.24、3.64,始终处于“三道红线”一线未踩的状态。

稳健的财务结构叠加央企身份背书,使得中国海外发展的融资优势一直十分明显。今年6月11日,中海地产成功发行一笔30亿元公司债券,其中3年期20亿元,票面利率仅3.25%,创下行业同期新低。此后6月23日,中海地产又发行了一笔21亿元ABS,系国内房企首单绿色碳中和证券产品,票面利率仅3.60%,再度创下新低。

与极低的财务杠杆相对,中国海外发展的在手现金十分充裕。截至上半年末,该公司的在手现金为1174.27亿元,较年初再涨6.3%。这也为中国海外发展逆周期下积极拓储奠定了基础。

过往多年,中海对规模“并不十分看重”,却对“利润”相当重视。凭借超强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把控能力,中海已有连续十余年稳坐行业“利润王”的位置。如今,从“净利润率”指标来看,弱环境下的中海仍维持在行业较高区间,“利润王”成色未改。

财报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中国海外发展的净利润率分别为25.74%、27.3%、26.86%、25.27%,持续同期百强房企12%左右的净利润率均值13个百分点左右。今年上半年,中海的净利润率为19.97%,虽有下降,但仍高出10.3%的行业均值约9.67个百分点。

从三费费用率指标上来看,2017年至2020年,中海的销售费用率为1.21%、1.23%、1.39%、1.43%;管理费用率为1.41%、1.89%、1.65%、1.51%;财务费用率为0.67%、0.71%、0.5%、0.47%。近三年,中海的该三项指标皆在同期行业均值之下,这也体现了该公司洁癖般的财务自律。

今年上半年,中海的销售费用率进一步降至1.7%;管理费用率为1.51%,与去年年底持平;财务费用率也进一步下探至0.37%。相比该三项财务指标3.72%、4.79%及3.41%的行业均值,中海的表现各低了2.02个百分点、3.28个百分点及3.04个百分点。

拿地铁律与逆势扫货

“利润王”一直是中海引以为傲的标签,但管理层也逐渐意识到,若没有规模的支撑,公司的利润增长和先进地位并不可持续。因此,中海近几年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在土地市场上呈现出了积极的一面。

事实上,中海在购地方面的管控策略也十分严格,即“注重高能级城市、核心地段、合理回报”。尤其“合理回报”一项指标,曾让中海放弃了不少城市的拿地机会。

比如,今年上半年,行业房企纷纷抢食首批“两集中”供地地块,楼面地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海虽也有拿地意向,但态度谨慎。期内,中海地产的权益地价仅有458亿元,完成2021年公司新增土储权益投资预算1650亿元的28%。即便加上中海宏洋的购地部分,也仅完成了预算的47%。

在首轮供地之后,不少企业的可投资资金减少,且由于三、四季度获取的地块无法在当年对业绩形成贡献,企业拿地意愿也随之降低。另外,迫于“三道红线”等监管政策的压力,不少房企忙于“降负债”、“降杠杆”,更无暇拿地。如上因素影响下,第二批“两集中”供地中,地块热度降温明显,底价成交和临时撤牌成为主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海一改上半年的谨慎之态,开启了大手笔扫货模式,在深圳、天津、南京等符合公司投拓标准的城市频频落子,几乎成为此次土拍市场中最“靓”的仔。

比如,9月28日,深圳成功出让21宗地块,成交总价452.97亿元,而中海报名参与了其中18宗,最终获取4宗,成交价达127亿元,占当日拍地成交总价的28%。

9月26日,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共出让42宗地块,中海斩获其中的3宗,80.3亿元的拿地总价拔得区域头筹。

9月10日,天津共出让42宗地,中海斥资85.46亿元连摘3宗,同样是拿地耗资最多的房企。

据焦点财经统计,2021年前9个月,中国海外发展(含中海宏洋)共新增投资权益金额1311亿元,通过集中供地方式新增的投资权益金额为644亿元,占比49%。其中,在第二轮集中供地中,中海投资的权益金额为519亿元,是排名前列轮的4倍多。来自深圳、天津、南京三城的拿地款分别占二批集中供地拿地总价的28%、30%及1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圳、广州等城市在第二轮集中供地中,纷纷设置了普通商品住房销售限价在原限价基础上下调3%-9.2%的规定,但同时也设置了溢价率不得高于15%的规定。整体来看,相比首轮集中供地,第二批集中供地更能将土地溢价控制在较低水平,降低拿地成本,因而也为拿地企业预留了更多利润空间。

诚然,在房地产行业,今天的土储,就是明天的规模。目前,中海地产仍有近700亿的投资预算,即便算上中海宏洋,也仍有超300亿元的投资预算。这意味着,在2021年仅剩的两个月里,中海仍有不少拿地的可能。

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海外发展秉承洁癖般自律约束自己,严格财务指标的企业,正迎来“好孩子”的红利时刻。而持续的土储补充,也有望进一步夯实中海的主营业务,推动公司“十四五期间,销售规模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一目标的实现。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