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青:归园田居 走进大理的四季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我对大理的向往,从少年时期就已萌芽。
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排名前列个学期,在一节以“你未来的家”为主题的美术课上,全班七十位同学,其中六十九位描绘的都是高楼大厦、气派洋房,科技感和未来感十足。只有我的作品与之不同。我画的是一片竹林,竹林顺着风的方向摇曳,画中的我,在旁边的一间木屋中弹奏乐器。
我从小便对世外桃源的生活充满憧憬,那时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阅古书,浏览中国传统诗集,感叹文人风骨、侠客风度。当我排名前列次见到大理,便认定了,这里就是萦绕在我脑海中世外桃源的样子。与其说我选择了大理,不如说是大理选择了我,我与大理之间的气场,冥冥之中就已契合。
2013年8月23日,我再次来到大理。从洱海出发,一路前往苍山,途中会经过白色的古镇,此画面既富有美感,又充满烟火气息,会令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那一刻,我回忆起初中时期画的那幅画,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促使我不停找寻这一理想之城。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最终我移居到了大理。
最初来到大理时,我住在一个大杂院里。大杂院里的居民来自全球各地,他们将大理当作“逃离城市的后花园”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失意者乐园”。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我接触到外来文化和艺术,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促使我留在大理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意愿,它们之间是并列存在的,没有主次之分,因为大理这座城市本身就是多元的,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理想之城。
在中华文化里,人们是崇拜大自然的,同时也在向大自然靠近。因此,大理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令大多数人心驰神往。
我在大理生活的这八年,边开悟边思考。小到一汪泉水,大到一座建筑,仿佛都写满了故事,载满了情怀。寻一处院子住下,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用自己炒的底料涮火锅,喝着自家酿的酒,聊得畅快,喝到微醺,等到黄昏,看太阳落山,等月亮升起来,伴着夜色,数着天上的星星入睡。
在大理,我和朋友们住得很近,骑着摩托车,挨个院子骑一圈,便能途径好多处人家。所以,像这样的聚会场景,我们很轻松便能获得。
真正长期在大理居住过的人会知道,大理晚上是可以看到白云的。每当晚上回到家,把摩托车往院子里一停,看白云从天上略过,一整天的疲惫必烟消云散。
大理有一座寺庙,名叫无为寺。与之类似,大理很多建筑名称十分有趣,例如寂照庵、莫残溪、清碧溪。所谓“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这正是对我当下生活状态的写照。
生活在大理苍山脚下的一方庭院,门内是我的个人生活圈,门外是苍山雪洱海月。与其用脚步去丈量世界,我更向往用心灵去经营生活,用感官去体味四季温度。
嘉宾简介:
李柏青,1988年生,甘肃张掖人,2013年开始定居云南大理。现为职业艺术家,所涉及绘画、行为、装置、实验音乐、声音艺术等诸多艺术领域。受邀参加国际、国内艺术节或展览二十余次。作品被美国、日本、瑞典、加拿大等海内外个人或机构收藏。发起或参与跨界艺术现场、艺术工作坊、声音艺术项目、声音现场或实验音乐演出近百场。2016年开始以声音艺术的形式为创作媒介,发起并组建“LL声音艺术小组”并发起多次声音现场与声音艺术项目,小组合作人包括艺术家、音乐人、好莱坞电影音效师、科学家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