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自持大战、国家队入场:长租市场迎变局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作者 | 王泽红
出品 | 焦点财经
2021年被称为“集中供地元年”,改变的不仅是土地供应规则,也使得拿地房企主动或者被动开展租赁业务,“竞自持租赁”是关键所在。
限马甲、限参拍资质、限资金来源和保证金降低等,更多的是指向入场门槛;而“竞自持租赁”规则,意味着开发商需要自持租赁住房。也就是说,房企拍下“竞自持”地块后,有一定比例的房子不能出售,只能拿来出租。
集中供地之前,实际上已经有只租不售的地块在全国涌现,大背景是住房市场租购并举的推进,北京2016出现排名前列竞拍自持比例地块后,上海、广州、天津、青岛、杭州、佛山等城市相继跟进。
不少开发商也随之转型做“房东”,从早期的万科、龙湖,到旭辉、景瑞、宝龙,在到现在的国家队保利、华润、中海、中粮等。万科翡翠书院是全国排名前列企业自持租赁住房项目,在2018年开启预租时,“月租1.5万元起,十年租金180万元起”还曾轰动北京租房市场。
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2021年城集中供地极大地扩大了供应租赁用地规模,许多地块设置了竞自持租赁用房和配建保障性房、人才公寓比例等两种规则。北京通过集体用地建设大型租赁社区,上海供应大量纯租赁住房建设大型租赁社区,深圳通过城中村改造,杭州大量配建和自持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成都竞销售型人才公寓等。
经焦点财经梳理,三轮土拍中22城竞自持地块(含租赁用地、保障房用地、人才住房)至少有468宗:首轮最多,超230宗地;第二轮次之,超170宗;第三轮最少,将近68宗(宁波第三轮土拍尚未进行,未包含在内)。
自持租赁用房和配建,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前者资产还是属于开发商,租赁产生的收益及未来增值收益都归开发商所有;而后者建好之后需要移交政府,由政府自己或者找专业机构进行租赁经营。
本文讨论是前者,租赁兴起是大势所趋,再加之集中供地规则的加持,势必会有更多房企加入这一赛道。2021年三轮集中供地,见证了太多的故事。以此为视角,可以从土地源头处清晰判断哪些房企在加码或新进入租赁赛道。
竞自持递减
从三轮供地来看,排名前列批次竞自持租赁用地占比较高,第二批次拿地建配租赁用地最多。22城首轮集中供地, “竞配建,竞自持”及纯租赁住房用地达247 宗,成交建面达394.4 万平方米,预计将增加租赁住房65735套。
总涉租赁地块增加,也意味着房企系参与住房租赁在增多。当前半数百强房企已入局长租公寓,市场参与度不断提升。房企系长租公寓,已然成为未来租赁供给的趋势。
22城首轮集中供地中,杭州、成都、上海、合肥、北京、无锡、青岛、长沙、南京、广州、宁波和济南,是出让涉租赁地产数量或建筑面积较高的城市。
特别是杭州,57宗地块中涉租赁地块数量高达50宗,无论是地块数量还是建筑面积,在22城中均是较高,扣除2宗租赁用地后,自持地块占比高达 74.5%。涉及27家房企,较高自持比例为40%,平均自持比例 9.3%,自持面积总计 66.6万㎡。
成都首次集中供地,也被戏称为“自持大战”,40宗地块中32块竞自持租赁,自持比例纪录频频被刷新,其中高新区中和街道观东社区地块最为引人注目,从30%的自持起步比例,经30轮举牌鏖战后被远达地产拿下,自持比例数字定格在59%,在全国土拍中也颇为罕见。
龙光将自持比例刷新至45%也很令人震惊,那次拍下竞自持租赁地块的房企有融信、爱情地产、万科、华润、电建和交投联合体、德商和德信联合体、中骏、远洋、大发、海伦堡、金地、佳兆业和旭辉等企业。
三轮集中供地竞自持规则下,房企在主动或被动需要开展租赁业务,因自持物业资金沉淀周期长,投资回收慢是绕不开的问题,很考验房企的自持资产运营能力。如西安住建局2021年提出,新出让土地应按比例足额建自持租赁住房,自持年限不低于10年,打破了开发商以租代售的可能性。
高比例的自持/配建比例会侵蚀企业利润,所以在拍地过程中,有房企选择性挑地,尽量避开竞自持地块。当然,也有部分房企出于规模考虑,会被动选择竞自持地块,而忽视利润。
一位参加了成都首轮土拍的投资部门人员曾言,其实很多自持租赁比例较高的土地,是根本算不过来账的,他们不会参与那些土地的竞争。在四川远达将自持比例刷新至59%时,业内同行甚至直呼,是否能算得过账来,有业内人士称,远达可有可能是为员工在成都发展做打算。
融信的账本算的较为清晰,他们在杭州首轮拍地中,拿到5宗竞自持地块。副总裁王卫以钱江世纪城地块为例解释,自持部分投入的成本只是限价的一半,结合周边同类型的物业租金回报在2%左右,未来的整个收益在静态的情况下预计会达到3-4%。
诸如融信的此类房企,可以看成是在主动加法租赁业务。但无论是主动或被动,一个形势不可改变,22城集中供地租赁用地规模在扩大,房企系长租公寓规模也将相应增加。
但在三轮土拍中,一种现象也在发生,涉租赁用地供应模式有所变化,正在从“竞自持”到“拿地配建”再到“纯租赁供地”转变。竞自持地块占比大幅下降,如长沙第二批集中供地竞自持地块数量占比高达83%,而在第三轮占比约42%;成都第三轮供地,取消竞自持,配建减少。
租赁社区兴起
但是配建租赁用地和纯租赁用地在增多,未来集中供地租赁用地也将以这两种供应方式为主。大项目的入市,也意味着大型租赁社区的兴起。
滨江集团自持商品房租赁社区品牌“暖屋”于2018年初便创立,董事长戚金兴公开表达期许,要将“暖屋”打造成继滨江房产、滨江服务之后的又一张金名片。翡翠江南是暖屋在杭州的首秀,早在2021年初便启动招租。
不同于集中式或分散式公寓,租赁社区优势在于集中的物理空间,体量大,房源数量多在1000以上,可以做到拿地、开发、运营、服务全流程一体化,规模化摊平成本,可视为长租公寓的升级版。
上海较为典型,近几年入市的纯租赁用地/自持租赁项目,基本都属于租赁社区。项目体量上相比较“长租公寓”项目更大,如华润置地有巢排名前列租赁大社区,是上海首宗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于2021年3月开业。
从地源来看,租赁社区的用地目前主要来自存量改造和新增供应,朗诗寓杭州瓜山未来社区便是属于旧改更新。而新增供应,则主要源自集中供地中竞自持面积以及纯租赁用地供应。
目前来看,房企系租赁产品还是以传统的长租公寓为主,包括中高端服务式公寓、白领租赁公寓和企业宿舍等。运营规模较为靠前的是万科泊寓、龙湖冠寓、旭辉领寓、朗诗寓、碧桂园碧家国际社区、招商伊敦公寓、地产城方、佳兆业佳寓、合景泰富的合景公寓、金地草莓社区等。
还有大批房企在路上,正在布局和加码长租公寓市场,珠江实业推出长租公寓产品“珠实新寓”,路劲地产推出“路劲隽寓”,均在2021年新进入住房租赁行业。融信2021年提出 “长租住宅”概念,推出长租住宅品牌“融信hello家”,“hello+港”落地在其明星产品澜天系。
恒隆地产于2021年6月在内地推出高端服务式寓所品牌“恒隆府”,并将先后落地于在武汉、无锡、昆明和沈阳四地的恒隆广场物业组合中;华润置地2021年成立润沃住房租赁(深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4.2亿元。
绿地香港菁舍业务负责人孙漠林认为,长租公寓是国家解决住房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仍然是高速增长的潜力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保持24%复合增长率。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也表示,集中式长租公寓是大势所趋,绿城应该介入,一旦以后政府让绿城代建、运营公寓,就都可以做。
早在2020年12月,绿城便成立创立杭州美好生活公寓管理有限公司,开始经营长租公寓业务;2021年9月,绿城调整组织结构,长租公寓业务管理从创新事业部划入商管事业部管理,绿城美好生活公寓的排名前列项目和寓,落地于杭州小和山,2021年4月已启动试运营。
随着“两集中”土地政策下,供地租赁用地供应的增多,无论是传统长租公寓,还是兴起的租赁社区,房企系租赁业务将快速成长,特别在在地产形势转折剧变形势下,有望成为一条新增长曲线和转型之路。
克而瑞2021年住房租赁企业规模排行榜也显示,房企系公寓运营商管理房源规模迅速增长,TOP30中房企系管理规模89.61万间,占比总管理规模75%。
国家队也在入场
民营企业之外,国家队也在加速入场。特别是随着国企央企成为拿地主力军,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上海首轮集中供地, 56宗地块中的8宗纯租赁用地,拿地企业以国资为主,包括上海华泾集体、松江国资委、临港城投,上海建工虽有一定规模的自持用地,但其并未推出长租公寓品牌。
对于目前已获取租赁用地的国家队来讲,租赁产品的运营有两个方向,一是自建长租品牌,自己运营管理,如华润置地有巢、保利地产的保利公寓、中海地产友里、上海地产城方、上海城投的城投宽庭,以及中冶置业旗下的公寓品牌和舍等。
另外,中国宝武集团旗下的宝地资产推出友间公寓,张江集团2019年与海尔合作的国内排名前列纯租赁智慧中心公寓——张江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也已入市。进入2021年,首创置业推出排名前列集租业务线品牌“繁星”,同时做了北京较大的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首创繁星十八里店集租房项目。
二是与同行展开合作,如松江国资委和旭辉瓴寓在上海合作拿地,未来入市的租赁社区交由旭辉瓴寓运营管理的概率很高。这也成为优质民营房企拓展租赁市场规模的一条可操作路径。
长租公寓类租赁产品投资回报虽然周期长,但并不是房企手中的“烫手山芋”。从长期以运营的角度来看,自持产品,租赁住房可作为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并能通过发行ABS、类REIT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金融化的手段实现退出,由重资产持有变为轻资产。阳光城2021年3月拟合作新一期长租公寓类REITs,发行总规模12.1亿元,便是一种退出路径。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