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 弘扬中华文化传统 保护节庆的文化根基与内涵

狐椒文旅 2021-02-01 11:49:3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年1月20日,《中华节庆月历》项目发布暨优秀节庆推荐活动在搜狐媒体大厦圆满举行。《中华节庆月历》项目发布暨优秀节庆推荐活动响应国家相关管理政策,从新时代下节庆和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整合精准资源与创新手段,秉持“引导办节方向,提升办节水平”的初心,中华文化促进会狐椒文旅联合推出中华优秀节庆的新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地区、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节庆是世代相传珍贵的文化遗产,无不体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1年1月20日,《中华节庆月历》项目发布暨优秀节庆推荐活动在搜狐媒体大厦圆满举行。《中华节庆月历》项目发布暨优秀节庆推荐活动响应国家相关管理政策,从新时代下节庆和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整合精准资源与创新手段,秉持“引导办节方向,提升办节水平”的初心,中华文化促进会狐椒文旅联合推出中华优秀节庆的新型传播和赋能项目《中华节庆月历》,促进节庆与城市的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促进会发起《中华节庆月历》项目的初衷是什么?经济发展如何推动和影响传统节日习俗的演变?我们又该如何平衡中华文化节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搜狐文化就此特别专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节庆中华协作体执行主席郭杰先生。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节庆中华协作体执行主席郭杰

搜狐文化:繁荣和发展是迈向人类文化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促进会发起《中华节庆月历》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郭杰:节庆中华协作体组织有十四年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周期,节庆中华奖也办了四届。我们推出《中华节庆月历》是为了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号召,在坚持“引导办节方向,提升办节水平,弘扬民族文化”宗旨基础上,把多年的成果积累转化到如今的融媒体项目中。

当前,国家相关部委对各类型节庆加强了管理,包括不提倡评比和评奖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保护节庆的传统文化根基与内涵,引导正确的办节方向,切实提升节庆的社会文化价值。

随着评选和评奖的调整,我们的工作重心自然会进行转移。节庆中华协作体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建立一个常态性的,传播力强,能够为节庆以及城市带来新动力的体系,去推荐和服务中华传统和现代优秀的节庆。我非常欣喜看到搜狐狐椒文旅以及搜狐城市、历史、文化、美食、时尚、体育等频道,形成矩阵共同来推进这个工作。这样的融媒体产品在保护和传承中华节庆文化,帮助节庆和城市提升影响力和举办水平的同时,让节庆成为现代生活和旅行的一个理想去处,真正成为新时代下中华文化发光发亮的重要载体。

搜狐文化:能否介绍下《中华节庆月历》项目发布暨优秀节庆推荐活动的亮点?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节庆中华协作体执行主席郭杰参加

《中华节庆月历》项目发布暨优秀节庆推荐活动

郭杰:我认为这场活动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亮点:

(1)更符合当前传播的特点。以融媒体为手段,通过节庆月历长图、专题、小程序推荐等,使受众更能直观了解中华节庆;

(2)坚持传统节庆为基础,辐射现代节庆的思路;

(3)充分发挥节庆协作体多年来形成的智库系统的作用。用专业和跨界的力量,去发现节庆的榜样和样本。就像《中华节庆月历》项目发布现场所推荐的很多优秀节日,大部分都听取了专家的建议。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引导办节方向,提升办节水平的作用。

(4)为城市提供更立体,更有驱动力的服务和支持。节庆也是城市的名片,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联动,把节庆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推广手段配给城市。

搜狐文化:中华节庆的呈现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节日庆贺方式带来了哪些改变?

郭杰:当前疫情还未全面遏制,从去年春节开始,大家就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的,我们无法走亲访友,而是采取电话、视频拜年。口罩成为我们生活的标配,人与人要保持距离,不能多人聚集,很多线下节庆活动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催生了线上云端庆祝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具体庆祝活动从现场转移到线上,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线上联欢,实现无接触、不见面情况下的欢庆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感也很强,这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所提供的条件,带来的创新与改变。这样的转变,一个很重要的凸显人们对自身和家人健康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这也更符合中国节庆核心精神,即为“祈愿安康和谐,国泰民安。”守住健康,在哪里都可以是过节日的。

搜狐文化:在全球化语境的当下,传统节日文化正经受着外来文化和新型工业文化的强烈冲击,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郭杰:从文化的广泛意义上看,总能找到人类共同情感和价值观。节庆也是这样,热闹快乐的气氛下,是对自己和彼此的祝福,同时在某种规范引导下释放自己的情感,达到放松、愉悦的效果。在这个意义上,东西方的节庆有着功能上的统一。当然每个民族,每个区域都会坚持自己传统的节庆,因为它代表了文化和共同情感的连续性,是自己生活生产的情感支撑和调剂,这是替代不了的。不过要保持创新的精神,要保留灵魂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无论节日如何创新,它的文化灵魂必须在。

搜狐文化: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对中华节庆的发展有哪些价值?在此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郭杰:一直以来,业界对“洋节之争”话题的讨论都一直存在,甚至在某个时期愈演愈烈。如果站在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角度看,大可不必发生。我们要做的是做一些甄别,(对于)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部分,可以不要。适合我们的地方可以采纳,要取其精华。就像王石主席常常讲到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东西方的节庆。

搜狐文化:不同时期的文明往往会孕育出不同的民族底色和性格。您认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郭杰:中华民族是既会坚守又会修正的民族,我们很懂得“化”的涵义,讲究不离其宗之上的变。

节庆也是这样,中华的节庆是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吸收、微调和适应,才有了今天的样子。我举两个例子,比如接财神,清代以正月初二为多,而当代则以正月初五最盛行。比如端午节,南京以西,是纪念屈原;苏州以东,是纪念伍子胥。虽然有差异,但这些节日固有的内涵是不变的,都是祈愿发财、祭祀等。

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把人们重新拉回过去的生活模式,传统的节俗只会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调整自己的形式,包括一些内在的东西,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情趣和审美。当然,节庆同样拥有很强的教化引导功能,对于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有着独特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在互相适应中向前迈进”,是中华传统节庆未来的趋势。实际上,节庆就是这么传承过来的。

搜狐文化: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交融、密不可分。近些年,经济发展如何推动和影响传统节日习俗的演变?

郭杰万物互联的时代让节庆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的普及,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和娱乐浪潮,于是就出现许多相对应的节庆,比如大家熟悉的双11、双12等。同时,新技术革命也给传统节庆带来了新的气象,也带来了新的冲击。最直接最普遍的例子,就是过年窝在家里看手机、刷微信、玩抖音的人越来越多。

潮流我们是阻挡不住的,我们要做的是要警惕过度消费、过度娱乐化的思潮,以及传统节庆如何在创新中传承等问题。既然是节,就要有节的内涵、节的约定,要有它的公益性和启发性,要有普遍的愉悦性,要有社会的正面意义。只要遵守这样的规则,它就可以称为节。否则,就是没有“节”操,就不应该称为“节”。

搜狐文化:如何平衡中华文化节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郭杰:专家在优秀节庆推荐活动上提出的2021年优秀节日非常具有代表性。

比如湖南省石门的柑橘节已经举办20多年了,这其实是文化底蕴的支撑,也是当地老百姓自己的节日,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再比如华侨城文化旅游节,这是央企的企业以旅游为主题,让到来的游客享受到了愉悦,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任何节日,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发展带来变化。像春节是中华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人们回家过年会带动很多消费和文化的交流。节庆对于过往、今天乃至未来,对于社会文化的丰富、城市经济的升级都是非常重要的引擎。

搜狐文化:春节将至,您对大家有哪些新春祝福?

郭杰:新春佳节马上就要到了,在疫情没有完全消退的情况下,我祝愿大家安康。节庆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祈愿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与和顺,祈愿国泰民安。安康是中华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节日诉求,只要安康,在哪里都可以过好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