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文化是万里茶道的灵魂 是茶旅融合进程中的首要元素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茶,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商品,古代国内的茶马古道,国际的万里茶道,都曾在茶叶贸易史上熠熠生辉。
虽然时光尘埃将其光芒遮挡了数百年,但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万里茶道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了国际舞台上。万里茶道项目如今已走过7个春秋。2021年1月13日,“万里茶道2021重点工作发布”活动在搜狐媒体大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发布了 “万里茶道2020特别调查报告”及2021工作计划、国际会展和经贸合作平台、全国青年茶创大赛、茶旅中国行等四大项目。同时,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向第八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举办城市——多伦授旗。
重新回归国际舞台的万里茶道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在这条道路上又有哪些新的有趣的故事?对于万里茶道的未来,我们可以如何畅想?搜狐文化特邀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执行主席郭杰为我们讲述万里茶道的今天与未来。
搜狐文化:您在考察万里茶道是有遇到令您印象深刻或者有趣的关于人与茶的故事吗?
郭杰:这7年一直在城市之间行走着,有说不完的故事。因为时间关系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习总书记访问蒙古期间,我们随他访问蒙古,团队在那里举办了中国茶文化艺术展。我们在那里举办了三天的活动,根据蒙古国的不同界别,邀请不同界别的领袖做一些交流对话,也就是以茶为载体,谈一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值得一提的,排名前列,我们融入了很多当地文化,比如说煮奶茶。我们带去了很多中国茶,邀请蒙古的老妈妈来给我们来煮茶,她们从家里拿来各种的道具。这样煮的奶茶是很好的,用蒙古的奶,中国的茶,以及蒙古妈妈的手艺。这次的茶文化艺术展就变成了中外嘉宾会客的一个空间。
第二则是这个空间很难得。因为我们需要邀请不同界别的领袖,其中有政界的、商界的、新闻界的、艺术界的还有宗教界的。在宗教界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时我们发出了很多的邀请,因为各种原因没人接受。后来我们以茶的名义去邀请他们,他们才终于派了代表参加这个活动。代表一来,一看,觉得很好,就是他想象当中的茶会。6场活动结束后,他们还专门邀请我们再加一场,把他们真正的领袖们邀请来了。
透过一杯茶的交流,他们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一开始他们对我们不了解,没有太多热情,到后来他们邀请我们整个团队到寺院里去做客,大喇嘛亲自给我来煮酥油茶。
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蒙古的宗教界与中国茶之间也形成了非常好的关联。他们现在每次到中国来都会给我们打个电话。
这个故事去表达一个什么?其实在这样国际交流当中,一杯茶,能够唤起我们很多美好和友好。
第二个故事是在2015年。当时国内环球航海排名前列人翟墨领航了“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大型航海活动,这个活动是由我们主办的。
我们带了很多中国的礼物,最重要的当然是茶。我们从东南亚出发,广受沿线国家的欢迎。在马耳他接受的甚至是高级礼遇,他们用国礼的方式送给我们很多祝福。更关键的,我们当时是奔着2015年意大利世博会去的,我们在世博会闭幕之前赶到了米兰,并做了一个中国的茶文化艺术展,进行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文艺表演。我们到达后,组委会就决定“今天变成中国日”了。也就是说我们在举行跟茶相关的活动,翟墨先生来介绍“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故事的时候,引来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世博会当天就叫做中国日。因为茶,我们和其他国家有了更多的交流,也因为茶,我们结交了很多的朋友。一路走来,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是,茶很伟大。
搜狐文化:请问您如何评价去年万里茶道的工作?
郭杰:2020是充满变数和挑战的一年。作为中蒙俄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资源集聚和服务提供平台,万里茶道协作体广泛联合,迎难而上,开启了崭新的发展周期,确立了“国际化、年轻态、茶旅融合、联合申遗”四个主要工作方向,展开了一系列重点工作项目,包括万里茶道调查研究和申遗推动体系、国际会展和经贸合作平台、青年茶创大赛、茶旅中国行等。
万里茶道研究院在武汉,武汉作为之前疫情最严重的城市,研究院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但研究院所有的专家学者、老师、同学都带着一种使命和任务,最终顺利完成了对万里茶道的调研,以及与我们工作上的配合。今天2020年的特别报告就来自于研究院一年的调研成果。
过去我们在国外办了很多的展览,但在目前的背景下已经没有办法出国举办线下展览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产销之间、城市之间形成良好的关联和互动?我们创立了线上的经贸洽谈会,通过我们的产区与主要的市场,与俄罗斯、摩洛哥等国进行了城市市场之间的对接,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一个成果。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年轻人,所以我们提了年轻态的概念之后,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创立了“万里茶道茶空间”,用年轻人的思维去审视、去创造他们所需要的一些产品。中国是产茶大国,当更多的年轻人远离茶时,作为产茶大国,就会出现问题了。前年有一个关于茶、咖啡与年轻人的研究数据显示,咖啡的消费量,在年轻人的受众当中,不断扩大,茶在不断下降。这个事就提醒我们要注意。年轻人是不是不爱茶了?其实不完全是,我们只是没有找到较好的方式让年轻人去真正喜欢上茶。年轻人喝茶的方式和我们也不一定是一样的。所以说我们更希望有年轻人的创造,去寻找他们要的饮茶的方式,让中国茶得到更多人的青睐。2019年5月21号,联合国提出了排名前列国际茶日,我们也用国际茶日的方式提出了万里茶道未来4年的整个工作计划。年轻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今天所颁布的全国青年茶创大赛,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积极参与其中,我相信一定能够看到,年轻人会创造出不一样的中国茶。
总得来说,2020年其实是充满挑战和变数的一年,但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成功举办了排名前列国际茶日万里茶道系列活动,与更多国际伙伴、更多跨领域的资源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我们初步建立了融媒体传播的系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我们和许多节点城市的联系更加实质化,以文旅、申遗等为驱动的共识正在转化为具体的城市发展项目。当然,我们也很遗憾,因为疫情,普洱的第七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无法如期举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更加明确了会议是平台,赋能城市、互联城市的工作应该贯穿会前会后的工作思路。现在,第八届合作会议的举办城市已经确定了多伦,第九届申办的城市也很踊跃,我们会用周期性的概念,发挥、放大合作会议的功能与作用。
搜狐文化:第8届合作会议城市为什么会选择多伦?多伦在万里茶道沿线上起了什么什么样的作用?
多伦诺尔(现为多伦)在历史上是万里茶道的非常重要的节点城市。这一次在做草原上的乘势应该在过往的历史的曾经作为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区各领域合作交流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城市,也因为通过交流应该多了曾经做过很大的贡献,像多伦会盟等等。
而且,多伦非常美,是那种很多人向往的草原的壮美,那里有七个湖泊,那里有万里茶道上各种珍贵的遗迹,比如山西会馆,还有非常淳朴浓烈的草原风情。可以说说多伦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旅居之地。
最关键的是,我认为多伦县的政府非常有情怀,非常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坚定地认为万里茶道能够像线一样把散布在多伦的一颗颗珍珠(历史遗存),让多伦的城市品牌和发展战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去抒发和表达。我希望,多伦的会议会成为一个新样板,城市升级发展的新样板,对万里茶道沿线城市具有示范意义。期待多伦的会议结出丰硕的成果,城市之间实现共享。
搜狐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请问明年的“茶旅中国行”在文化方面有什么特色?未来有机会看到“茶旅国际行”吗?
郭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想这个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文化也是万里茶道的灵魂,是沿线城市在茶旅融合进程中首先要倚靠的元素。
首先非常高兴本次能跟搜狐“狐椒文旅”一起推出茶旅中国行。我们把多年沿线城市丰富的资源加上新媒体,融媒体等方式对城市文化进行梳理,然后传播。
茶旅中国行,要赋能和服务的是城市,首先要做的,还是挖掘、提炼和升华他们的当地文化。申遗过程中我们呈现了很多一段段精彩的历史,让这些活生生的故事、历史、人文,用新媒体和融媒体的方式去介入,进行全程的服务。
所以说它与以往较大的不一样,不是在一个城市我们做一个活动就走了。我们希望到了一个城市,非常深入地去梳理和挖掘他们的当地文化,再与现在的城市发展战略融成一体,希望这能成为城市发展的另外一种推动力。我们站在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去举办这样的一个活动。而它不仅是一个活动,还很深入地为城市提供系统的服务。
“茶旅国际行”也势在必行。首先中蒙俄万里茶道本身就是一个国际线路,而且这一条线路的从南到北,今天依然保留着非常好的历史遗存。好山好水出好茶,这一路都美得不行,国内有多伦、武夷山、江西浮梁、山西晋中、山西的祁县等等,往北走,蒙古乌兰巴托、俄罗斯圣彼得堡,沿线所有城市都是值得我们回望的著名景点。现在做的茶旅中国行,其实是为国际行提供范例,打下坚实基础。
两年前我跟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聊过,万里茶道有一个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即“中国茶文化艺术展”。中国茶文化艺术展相当于一个平台,中国优秀的文化透过这一平台能够得到很好的呈现。国际茶叶委员会也希望透过这样的平台,让成员国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万里茶道从中蒙俄再往更远地方去的可能性。就像王石主席说的,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成员国?我想有我们“茶旅中国行”的经验和模式,随着疫情的逐步的减弱、消除,“茶旅国际行”应该很快能够成行。
搜狐文化:在未来万里茶道项目的进行中,您认为他是否会在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和打造地方特色中持续扮演“发动机”的角色?
首先,万里茶道是沿线城市共同的事业,无论是茶旅融合还是联合申遗,从发展的角度,万里茶道深厚的历史遗存和在当代的转化性决定了它首先是沿线城市融合发展的压舱石,然后才是发动机。同时,因为茶天然的健康特性和文化内涵,在后疫情时代,它与城市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将越来越强,融合功能会越来越突出。现在要做的,是如何保持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彼此的互联,加强资源的有效落地,让发动机持续发出动能。
撰文 | 张露曦
编辑 | 任慧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