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与REITs管理人扩容,险资抢券商生意?业内人士:大概率不会,挣不了多少钱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出品 | 搜狐地产&焦点财经
作者 | 王泽红
编辑 | 吴亚
ABS及REITs市场迎来五位新“玩家”。
近日,深交所、上交所同意5家险资管理公司试点开展ABS及REITs业务,这意味着ABS和公募REITs管理人队伍进一步扩大。
五位新“玩家”分别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寿资产”)、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泰康资产”)、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保资产”)、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人保资产”)、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平安资产”)。
一位险资机构高管告诉搜狐财经:“此次获准参与交易所ABS及REITs业务,实际上是证监会给保险资管公司开了一个准入的口子,先前券商可以做ABS的发行人,以及REITs计划管理人,如今保险资管公司也有了同等待遇。”
“不过,ABS可以自己发行,但REITs还得找公募基金,因为基金是REITs的最终产品形式,散户购买时,还是以公募基金的形式。”
但“新玩家”的闯入,对于原先的玩家证券公司、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无异于是一大劲敌,无论是募集能力,还是带资能力,险资的优势更为明显,险资机构的参与是否会加剧这一红海市场的内卷与竞争,成为一个关注点。
保险资管与券商直面竞争?
“保险资管公司与券商直面竞争,我认为大概率不会。因为本身这两项业务挣不了多少钱,是一个走量的业务。” 上述人士指出。
他分析道,发行一笔ABS,费率是万分之几,发行公募REITs也是计划管理人,现在很多券商给钱就干,发一个产品很多时候就赚几十万,与中介机构一样,它就不是一个能挣多少钱的事。
但保险资管获准参与交易所ABS及REITs业务,摆脱了原先单一机构投资人的角色,如今不再是只投资产品,而是由投资向投行业务的转变。
在他看来,保险资管完全与去券商竞争投行业务,实际上是一片红海,大概率是没有时间与精力。但要是与亲密的合作伙伴定制一个产品,然后既投又发,相较于原先的模式会更便捷,不过也会涉及到一些问题,比如关联交易。
“从资管机构的逻辑来讲,保险资管公司当然是期待这种准入的,但要说能做到多大,我认为不会。至于底层资产的选择,如果保险机构熟悉某一领域,该领域的资产更易被选中,不熟悉的领域险资机构也不会去投。”上述人士总结道。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表示,未来保险资管机构投资ABS和REITs空间较大,在投资上要控制风险,要认真审核底层资产的收益情况以及风险状况,防止出现投资风险。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ABS和REITS具备明显类投行业务特征,保险资管公司的参与,预计会参照证券公司投资银行整套业务体系建立,否则对券商不公平,也不符合证监会对此类业务的相关要求。
双重身份加持
抛开业务规模论,对于喜提新业务,各家资管公司已纷纷发文表态,泰康资产表示要积极创设多样化的产品;太保资产要充分利用ABS和REITs市场的投融资渠道;人保资产则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布局优质资产。
“这对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泰康资产CEO段国圣表示,有利于满足保险资金多元化的配置需求,进而增厚投资收益水平;同时,ABS有望与公募REITs实现联动,有效盘活保险资金投资的基础设施股权项目。
搜狐财经统计,截至10月17日,市场上已发行29支公募REITs产品,发行规模为954.52亿元。在29只产品中,实际战略配售份额占比平均为68.04%。此外,实际网下战略配售份额占比平均值为22.57%,实际公众发售份额占比平均值为9.39%。
据Wind数据显示,有超过60家保险公司通过战略配售和网下配售参与REITs投资超120亿元,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而ABS方面,此前保险资管公司主要通过中保登开展资产支持计划业务。截至9月21日,中保登共登记资产支持计划51只,规模达到2733.81亿元,已接近2022年全年3000亿元大关,是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的重要投资产品。
过往的险资机构,扮演的更多是投资者身份,如今新添管理人角色之下,能为未来的ABS及REITs市场带来何种变化,以及与券商的竞争呈何种状态,目前尚未可知。
沪深交易所指出,同意首批5家保险资管公司试点开展ABS及REITs业务,一方面能够丰富ABS、REITs产品供给,另一方面能促进资本市场与保险资金形成良性互动,推进多层次REITs市场建设;下一步会逐步拓展更多优质主体参与ABS及REITs市场,着力盘活优质资产入市。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竺劲也分析指出,保险资管未来有望以管理人及投资者双重身份参与公募REITs 市场,利用其丰富的产业投资、管理经验及渠道,为市场引入活水,在引导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同时打开资产入市通道,促进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险资并购频繁,并不是杀回地产
自今年3月公募REITs底层资产扩容至商业地产领域,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项目纳入试点后,首批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也正呼之欲出,首创钜大、鲁商置业、百联股份、天虹股份等企业均计划发行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
此外,华润、万达、万科等房企也传出正在筹备消费类公募REITs的发行申报工作,龙湖也正在做准备。
今年以来,险资频频并购不动产项目,仅9月以来已至少发生3笔,包括,中邮人寿42.46亿元收购大悦城位于北京的中粮·置地广场,国寿系39.1亿元拿下珠海世茂新领域51%股权,大家保险接盘上海周浦万达广场等。
在这些动作下,险资进场、又开始买买买的声音传出,与先前从房地产大撤退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有部分人质疑,险资欲购买重资产,然后通过ABS、公募REITs退出。
但目前而言,诸多险资机构暂未透露出申报商业地产REITs的动作。“平安不动产当下也没有REIT退出计划,但不排除将来可能会有。”一位接近平安不动产业内人士告诉告诉搜狐财经。
一位头部险资机构高管也告诉搜狐财经:“险资并购重资产近期看似很多,但并不是外界传的险资又要杀回来,有不少并购谈了一年多,只是近期可能价格谈拢了,恰好落在这个时间点。从险资的角度来看,更多还是延续过往的一种投资。”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