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了海淀“卷王”,趁早别碰海淀学区房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几天,北京高考成绩陆续发布了。
今年高考总分700分以上的有106人,前20名考生成绩暂不公布。
从行政区划分来看,海淀15人,占比75%;西城3人,占比15%;东城1人,占比5%;朝阳1人,占比5%。
北京的尖子生,依然被海淀考生包揽。
而这些先进学子背后的海淀家长,正如一只优质基金背后的操盘手。
鸡娃紧绷了十几年的神经,也终于在放榜这一刻,松懈下来。
今天房叔就借此跟大伙儿聊聊海淀家长和海淀学区房。
看完可能给那些纠结买海淀学区房的家长,立省1000万。
很多人以为,海淀家长花重金买下老破小学区房,是为了让孩子升学无忧。
殊不知,这只是迈向“万里长征”的排名前列步。
接下来要比的,更是海淀家长的硬实力。
因为海淀小升初,几乎不和直升重点初中挂钩。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进入“六小强”,这才是海淀家长的艰巨任务。
您管考上公务员叫上岸,海淀家长管孩子考上“六小强”叫上岸。
所以,如果要问,海淀家长买的学区房,到底是买了个啥?
无非就是一群鸡娃家长凑在一起的鸡娃氛围。
在这个圈子里,有您不知道的各种教育黑话。
曾经有个海淀家长,告诉房叔,自己在陪孩子上课外班的较大收获是什么。
就是和教室外的其他海淀家长们一起交流。
通过认识“别人家的妈妈”,交流教育经验,探讨自己的各种不足。
看到了么,海淀家长比的不仅是“别人家的孩子”。
更是“别人家的妈妈”。
而“别人家的妈妈”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
都不是那么好当的。
房叔还想说个段子:世上本没有学区房,海淀家长多了便成了学区房。
这事儿还真不是瞎扯。
就拿初代码农聚集的上地片区来讲,其实早些年并不算什么好学区。
但正是因为高知码农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硬生生地把普通学区“考成了”优质学区。
学霸家长通过鸡娃不断提升学校的优质生源,牛校就此诞生,房价从此暴涨。
海淀家长的实力,超乎你的想象。
要说现在大家口口相传的海淀家长,都是些什么人?
首先海淀区有着全国最多的“考一代”,应该没人会反对。
因为海淀区高校众多,那些90年代的“小镇做题家”通过高考一跃成为最早一批“京一代”。
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个省市的学霸尖子。
也就成了现在人们口中的“海淀家长”。
曾经有过一个统计,上岸“六小强”的学生中,籍贯北京的不足5%。
这是什么概念?
说现在这些海淀名校生,几乎都是名副其实的“考二代”,并不夸张。
一代留京卷王,在高校众多的海淀聚集,有了孩子以后不仅鸡娃,更鸡自己。
你以为是处处拼娃,但鸡娃背后,更是家长的规划和远见。
而卷王二代的诞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
要想在北京考上985/211,是越来越难了。
拿今年分数线来看,清北录取线预估686分,需要北京全市排名450左右,实际参考人数约为4.5万人。
对比2010年,理科报考人数4.8万人,考到北大需要理科全市排名629。
从名校录取机会来看,相较于10年前的难度有了明显上升。
换句话说,同样分数如果2010年能上北大,那么到了今年,您可能只能上人大。
而今年高考同等分数3000名以内的排位,相较于前两年,也是逐年退后。
头部考生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北京,3000名意味着能上一个优质985,4000名是末流985的门槛。
而这些考二代,在资源锁死情况下的内卷加剧。
果然,当一群人都在拼命努力的时候,只是提高了分数线。
而现实里的海淀家长,又是什么样子?
就在近日,某社交平台发出这样一则海淀家长的招聘启示,引发热议。
要求是考上北航或同等水平的大学生,在家带5岁男童。
工作日每天4小时,月薪8000起,无需备课,管饭,只要耐心和小朋友交流即可。
房叔掐指一算,按每个月工作20天算,平均下来就是100元/小时。
注意,不是你以为的300一小时的家教,就是个陪小孩玩+答疑解惑。
对于没时间陪孩子的海淀家长,会选择这样的方式也是开了眼界。
而能拿出大把时间,为孩子做好每一步规划,对于海淀家长来说。
势必要有一方放弃工作全职带娃,并且另一方收入还能覆盖全家开支。
一边鸡娃往外花钱,一边自鸡损失收入。
全加一起算下来,那就是,没钱根本不行。
曾经还有篇文章里提到,早年双减前的一群东城家长报课外班。
结果居然反被老师一顿教育。
好家伙,正是因为有了海淀家长的“打样”。
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家长们的付出,无形中也成了孩子选拔的标准。
如此看来,海淀家长还一举提高了考生家长门槛。
而究其海淀家长为啥能卷成这样,还是因为这些通过教育翻身的考一代。
深知自己一辈人积累的资源相当脆弱,所以只能复刻自己当年的路子。
期盼孩子通过学习成才,于是学区房便成了这个时代的产物。
所以到底是不是买了学区房,就能当成海淀家长。
早点看清这一点,也能让您别花1000来万买学区房打了水漂。
房叔一句真诚劝告,除了时间+财力,鸡不了自己的家长,趁早别碰海淀学区房。
为什么很多海淀家长挤破头早早开始鸡娃?
那是因为北京竞争更激烈的不是高考,而是中考。
能上一所重点中学,意味着更大概率能进入重点高中,最终步入重点大学。
而海淀“六小强”大多是小升初点招进入,拼的不光是孩子能力,更是家长的提前布局。
如果拿不出比您上学时期,更鸡血奋进的拼劲儿。
那么即便花钱买了海淀学区房,那也是无情陪跑。
正所谓,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
所以房叔的建议是,如果本身是佛系家长,又不得不留在海淀,对于学区房的选择可以有两种。
排名前列是买海淀中等偏上的学区,选择二流一类小学,较好有更多机会通过直升进入中上等的初中。
首先,教育气氛不会那么紧张,如果孩子够努力,也能通过点招冲一冲“六小强”。
如果始终崇尚快乐教育,也能有更大机会通过划片派位直升进入区重点。
///
而那些还走在鸡娃之路的“考一代”们,是否也会逐渐意识到:
自己的孩子,如今想在北京超过北京的同龄人。
可能并不比当年自己在家乡超过家乡同龄人要容易许多。
房叔觉得,不管是卷出清北,还是卷出985,都不是漫长人生路的尽头。
接下来是不是还要继续卷专业,卷考研,卷就业……
最后,又卷到何时才是尽头?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