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道歉迎来股票上涨,房地产只能靠“炒作”傍身,这也可以?

楼市相对论 2022-04-01 17:31:1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又是地产界的高级“凡尔赛”吗?

就在昨天,万科董事长郁亮竟然公开道歉!

因为万科的年报很久没有出现这样的惨况了,上一次,还是在2008年。

1.从宣布房产“黑暗时刻”到公开道歉,万科实现“止跌企稳”了吗?

3月30日,万科在深交所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万科实现营收4528亿元,同比小幅增长;实现净利润225.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5.75%。

这是万科13年来净利润第三次下滑,而且下滑比例较大,近乎腰斩,让人大跌眼镜。

很显然,万科的业绩表现的确没让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满意。

紧接着,3月31日,在万科2021年度业绩会上,郁亮表示,“不管我的反思多全面,不管我的检讨多深刻,考试没考好就是没考好。2021年我们的业绩表现不好,让股东失望了,在这里,我向52万名万科股东表示诚挚的歉意。”

3月31日的万科业绩说明会现场

要知道,就算万科股价很长时间都让投资者不满,郁亮也只是表示会继续努力,这次的道歉的确很少见。

另外,郁亮还自愿放弃其2021年度全部奖金,而万科在职的8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获得的税前报酬也同比下降50.0%,并提高了分红比例。

为了2022年能够止跌企稳,万科宣布取消集团合伙人层级,所有人都要下沉到前线。

“房地产行业已经入了黑铁时代,正缩表出清,这会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一年。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郁亮两个月前的讲话,早就已经指出了房地产前路艰辛。

从现在的公开道歉,也更能看出来:行业的周期、宏观政策的挤压,弄得曾经风光无限的地产大佬们喘不过气来了。

2.声势浩荡的道歉有必要吗?万科真有那么“惨”吗?

而提到郁亮,他确实是一个有危机解决危机,没有危机也要制造危机的高手。他说过自己是猫头鹰的管理性格,就是永远“一只眼睛看机会,一只眼睛看风险”。

早在2018年秋季例会上,他居安思危,就提出了“活下去”的观点。

但“危”依然如约而至。

2021年是当之无愧的地产寒冬,万科也受大势波及,销售额同比下滑10.8%,共计6277.8亿元。然而,万科2021年的销售费用却逆势上涨了20.42%,高达128亿元。

对此,万科解释为是推广费用和销售佣金增加。过去房企通用的“销售费用换销售额”模式已然失灵。

更糟的是,这股市场低迷情绪已蔓延至2022年。今年前两个月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面积395.8 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 649.7 亿元,同比下降41.4%和44.3%。

但我有个疑问,郁亮真的需要道歉吗?

首先,万科只是业绩下滑,并不是亏损。我们先来看数据:

近10年来,万科每年的利润都在增长,这已经很难得了。

其次,业绩虽然下滑了,但这跟市场和行业的因素脱不了干系。

房地产行业本身就处在低谷调整期,就像恒大、融创这样暴雷的企业不在少数,就连碧桂园的业绩也一直在下滑。人家都还没说什么吧......

而万科借此提出的“股票回购计划”,还大幅提高了现金分红比例,金额高达122亿。

对比其他地产公司,别人能不倒闭就不错了,现阶段还能大额分红的,正说明万科企业是健康的、底子也不错,更何况它还是A股仅有一家连续30年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

所以,作为一家备受关注的大型房企,从去年的“卖惨哭穷”到现在的“高调致歉”,都让人觉得难以适从。明明没有那么“惨”,却要天天强调吗?

不过很显然,“会哭的孩子总会有奶吃”,这波操作还是有效果的。

3.一句道歉迎来股票上涨,房地产只能靠“炒作”傍身吗?

郁亮不仅是口头道歉,除了要带头回购股票之外,还自愿放弃奖金降薪近90%。这连番苦肉计下来,投资者们也感动了,直接把万科的股价拱回正路上。

2022年3月31日,万科A收于19.15元/股,微涨0.9%,盘中一度突破20元防线,创造了20.15元/股的3月份新高。

不得不说,效果还是挺好的。

就整个房地产行业来说,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企业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企业都只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尤其是房屋销售任务的7、8成,有的甚至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因此,房企们确实应该真正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经营行为和决策思维。

总的来说,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大环境下,行业回暖并没有如我们期盼那般来临,目前政策面有缓和、好转的趋势,但市场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对于房企自身来说,也早已不适合规模扩张,只能精细管理、精致发展、精心经营,才能重回赛道。

但仅是“炒作”,并不是未来房地产企业应该效仿的,尤其是大型头部房企,更应该适时站出来给予大众更多的正向引导和信心。

而万科作为房地产大佬,还是专心闷头搞事业,带动行业整体向好发展。少一点“炒作”,少一点套路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