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东原翰林学府丨提炼一座水城的独特语言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项目概述
融创东原翰林学府项目用地位于成都市新津红石社区,项目包括南北两个住宅地块。
整体布局:
21-25层高层住宅围绕中庭景观自北向南依次排开,8、10层住宅沿南侧形成组团围合景观中庭,并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建筑轮廓线。
户型分布:
遵循“优质优户”的原则,根据总平面的布局,将景观、日照、朝向等因素同户型的区间配置相结合,让大户型享受较好的景观与朝向,同时也能拥有良好的日照。
交通组织:
以景观较大化和行驶方便为原则设计主要流线。按照总图规划,设置的消防通道或人行通道。
景观设计:
贯彻总图规划理念,在小区外部,利用沿街部分形成社区广场与居民共享空间。融创东原翰林学府在小区内部,结合高低层建筑营造亲切宜人的生活空间。以自然、健康、生态、现代为主题将建筑和景观融合为具有特色的现代园林。
丨示范区设计丨
设计理念
提炼 一座水城的独特语言
融创东原翰林学府的设计将水的意向徐徐铺陈,打造一个如古曲《流水》般的意境人居空间。古雅清旷,意趣天成,了然境象,意之深远,以流动的韵律和美感,将新津之美演印在精而美的环境之中。建筑除了具备自身应有的功能外,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见证了一个个城市的生长,也承载和延续了一代代人的生活记忆。翰林学府示范区位于配建学校的风雨操场,这一选址是希望在开阔旷放的基地环境中,让建筑成为环境和自然的一部分,充分激发空间的活力。
「水纳万物」,示范区建筑以新津独特的水文化以及教育建筑的独特性为切入点,试图从在地文化语境和意向中,提炼出独特的语言逻辑,将其融入建筑之中。以水的视角深入思考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关系。
⊙形式表现与构成
体量生成
构筑 一处开放的城市空间
原基地建筑风雨操场是配建学校的一个室内体育场馆,融创东原翰林学府示范区就在原有的建筑造型上进行更新设计。以旧环境和新空间的碰撞,激发更丰富更具层次感的空间活力。
我们将原本的建筑抽象为一个长方形盒子,并期望改变原本相对封闭的建筑造型,重塑一处开放的环境与空间,以水的姿态开放、宽容地拥抱自然、拥抱城市。
⊙体量生成分析图
在立面造型上,我们深度研究建筑的立面构成,将盒子顶部的四条水平线条向外延展,增强建筑的平衡感与端庄感。出挑的外檐延伸了天际线,形成大尺度的城市界面和窗口化的视觉空间,进而打破固有的封闭感,以开敞的姿态与城市进行接触与沟通。如果说原基地建筑是自成一处的乐园,那么翰林学府示范区就是一处开放的、包容的城市空间。
⊙建筑拆解图
夜幕低垂,舒展的挑檐与大尺度的咖啡色铝合金折板在灯火的折射中熠熠生辉,映衬着晶莹沉静的水面,一虚一实,一动一静,仿佛有些许碰撞又恍若自成一体,“人居其中”,也“如作画中游”了。
单个的水滴也自成画卷。视线聚焦,每一粒水滴构件都是特别定制,对10个折面进行了细细的打磨处理。2000多粒水滴立体化地镶嵌在这幅画卷中,风移影动间,水滴不同折面反射出日光、灯光、水光的影子,闪烁出晶莹律动的光泽。一明一暗中,韵味摇曳而出。
⊙主要构造节点
实景展示
呈现 一抹水境的诗意盎然
抬首间,一席幕帘在眼前缓缓铺开,疏密有致、玲珑剔透,半隐半现中就浸透了一抹山水盎然的朦胧诗意。伴随这一抹诗意,我们将视线聚焦于立面造型的呈现上。
幕帘由一片水滴状的金属构件组成,通过参数化的排布,构成流水状、图案化的幕帘,整体呈现出流动之姿。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随着一天日光角度的移动,幕帘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仿若一席不断变幻的山水画卷。画卷中静静流淌的诗意与隽永,既是对新津人文情怀的致意,也是新津山水生态的一袭剪影。
从大尺度的城市界面、出挑外檐,到小尺度的灰空间、幕墙折板,翰林学府示范区,将人文关怀、在地文脉融入低调简洁的设计细节中,为城市、社区、学校构筑这一处自在的交往空间,也为这一方水土中生活的人们营造一个舒适温暖的视觉风向。
户型设计
户型面积:99㎡
产品配置:三房两厅两卫
产品亮点:
三开间主朝向
动静分区明确
竖厅设计
主卧套私密性设计
双飘窗设计
双阳台设计
过道紧凑,利用率高
· 客餐厅一体,开放式设计更显空间宽敞
· 南向客厅,采光性好,舒适性佳
· 主卧套配置有独立卫生间,私密性强
· 三房设计,南向两房全飘窗赠送
· 过道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 双阳台设计,南向景观阳台,北向生活阳台
效果图展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