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世界各国乡村振兴与品牌农业发展(上)

狐椒微课堂 2021-04-09 17:04:5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走完西方主流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城乡生存与发展环境产生巨大落差与不平衡是乡村振兴建设最重要的推动力和发动机。

本文为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洞见学院首席顾问李季主讲,洞见学院-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二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各国乡村振兴与品牌农业发展”文字实录(上),以兹分享。

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今晚是洞见学院-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二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各国乡村振兴与品牌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走完西方主流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城乡生存与发展环境产生巨大落差与不平衡是乡村振兴建设最重要的推动力和发动机。发达国家的乡村振兴是怎样开展的?发达国家乡村与城市如何和谐共存?今天我选了8个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成功模式,希望在借鉴学习中可以给我国的乡村振兴带来些许启发。

先给大家播放一段世界排名前十的发达农业国家。 

排名前列,美国。美国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是世界上较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国土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亿多亩,占世界供地总面积的13%,美国约70%以上的耕地都是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方式,集中在大平原和内陆低原,适合农业机械化生产,农场机械化设备种类繁多配套齐全,有各种深松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和勾灌、喷灌、滴灌设备等,基本上实现了从耕地、播种、灌水、施肥、喷药到收割、脱粒、加工、运输、精选、烘干、储存等几乎所有农作物生产领域的机械化,拥有各种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对农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成功的。 

第二,加拿大。加拿大拥有耕地面积4600万公顷,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粮食援助提供国,农业食品业是加拿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加拿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保险制度十分完善,生产技术水平高、效益高、产量高,产物主要有小麦、燕麦、大豆、油菜籽、大麦,红肉类牛、猪和羊,水果蔬菜,酒类、烟草、饮料等,出口美国占大宗,约为总量的60%。

 第三,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农业发达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较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农牧业用地4.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7%。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

第四,德国。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德国用了50多年从农业落后一跃成为世界农业科技先进者。德国的农业以教育和科技为依托,政府努力推动农业科研院的建立,并且出售国家的工业股份以发展农业,搭建农业创业中心网络,促进青年人农业创业。 

五,法国。法国农业极度发达,是世界主要农业大国,主产小麦、大麦、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业和禽蛋业。法国是欧盟较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机械化是法国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法国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率很高,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国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六,英国。英国的农业生产不同于美国,属于人多地少,所以英国人采用节约经营,这样可以提高农业的单产水平。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国是欧盟国家中较大的捕鱼国之一,捕鱼量占欧盟的20%,满足国内2/3的需求量。农业机械使用广泛,自动挤乳机使用率已达90%以上。

第七,中国。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互联网+的出现将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环保的重视将提高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率,无土栽培等技术的发展将促进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的转变,机械的使用将大大降低人力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第八,新西兰。新西兰的农业高度机械化,专业化比较明显,经营集约化,不但单产比较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非常高,是世界排名前列大羊肉和乳制品出口国,第二大羊毛出口国。新西兰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

第九,日本。日本主要是山地和丘陵,耕地面积很少,但日本为了发展农业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的推进农业技术的改革,严格规范的专利制度,让日本成为拥有很多农业专利的农业大国,依托专利技术的租赁使日本由农业落后走到了农业强国,加大资源的保护力度、使用生物能源,例如使用核电站大力发展于农业。

第十,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海水淡化与灌溉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以色列的养猪水平居世界排名前列,是沙漠里的奇迹。以色列重视农业发展,还成立了世界上排名前列个专门储存野生谷类的植物资源库,拥有8万种不同的植物遗传基因的种子。大家看过这一段视频之后,就知道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农业大国是哪些。

01

因地制宜型:日本造村运动

日本因地制宜型模式是指在乡村治理中,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来发展和推动农村建设,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繁荣,以日本的造村运动最为典型。日本的品牌农业闻名全世界。 日本乡村振兴的背景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提升社会发展的速度,实行了一套城市偏向政策,注重发展城市工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以求快速推动整个国家的繁荣。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农民占整个国民的90%,到现在日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只有百分之一点几,这也是发达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普遍的占比,在这种策略引导下,势必会导致城乡发展的不均衡,造成农村发展的落后。为了振兴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说到城乡一体化大家都觉得很熟悉,日本远远走在我们前面,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率先在全国发起了以立足乡土、自立自主、面向未来的造村运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为世人称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

日本“一村一品 ”成功之道首先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的地形特点、自然条件状况,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譬如水产品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牛产业基地等。其次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政府采取对农、林、牧、副、鱼产品实行一次性深加工的策略。这个深加工的策略也是我国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中二产的产业业态。再次充分发挥日本综合农协的作用,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建立产业链,促进产品的顺利交易。日本造村运动经验总结因地制宜型模式在具体的乡村治理实践中,非常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通过整合和开发本地传统资源,形成区域性的经济优势,从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看,很难找到适用于各地区的标准化乡村治理模式,因此,因地制宜型的乡村治理能够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有利于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效益。 

02

自主协同类型:韩国新村运动

韩国自主协同型模式是以创造低成本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模式,主要通过政府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相配合共同推动与实现乡村治理的目标,以韩国的新村运动为代表。 韩国乡村治理的背景和日本造村运动的背景相似,韩国新村运动也是在国内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壮大城市发展,由此导致了城乡两极分化、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形下开展的。韩国造村运动的背景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化机构是非常相似的。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改善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决定在全国实行“勤勉、自助、协同”的新村运动。自主协同型的韩国新村运动模式具有科学的发展策略。

韩国乡村治理策略与执行排名前列,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破旧的现状,政府在乡村积极兴建公共道路、地下水管道、乡村交通、河道桥梁,以此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在我国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治理外部环境以及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都和韩国新村运动非常相似。第二,通过改变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水稻新品种,增种经济类作物,建设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其中“农户副业企业”计划和我国的农村合作社有异曲同工之妙,“新村工厂”计划以及“农村工业园区”计划也都是政府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创建的重要举措。 第三,培育和发展互助合作型的农协,通过对各类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指导,以此促进城乡实现共赢。第四,在各个乡镇和农村建立村民会馆,用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我们现在在各个乡村建立的乡村图书馆、乡村文化站等也都能看到村民会馆的影子。第五,政府在农村中开展国民精神教育活动,提高乡民的知识文化创造性地让农民自己管理乡村和建设农村。新村运动的实施改变了韩国落后的农业国面貌,重新焕发了乡村的活力,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韩国自主协同模式经验总结自主协同型模式是在城乡差距十分大的国家或地区非常实用的一种乡村治理模式。一方面,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地位,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对农村进行整治和改造;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贫困处境的农民,也非常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落后的现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经济收入。

03

循序渐进型:德国村庄更新

村庄更新是一项长期社会实践工作,德国的循序渐进型模式是将乡村治理看做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这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调整,对农村改革进行规范和引导,逐渐地将乡村推向发展与繁荣,以德国的村庄更新为典型。我国乡村振兴中的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点都是村庄更新的类型。德国的乡村治理起步于20世纪初期,其中村庄更新是政府改善农村社会的主要方式,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936年,德国政府通过实施《帝国土地改革法》,由此开始对乡村的农地建设、生产用地以及荒废地进行合理规划。1954年,村庄更新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在《土地整理法》中政府将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作为村庄更新的重要任务。在此之后,德国的巴登威滕堡州、巴伐利亚州都陆续出台了村庄更新的发展计划。1976年,德国在总结原有村庄更新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到修订的《土地整理法》。2020年1月1日中国新的《土地法》正式颁布,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用途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区分,农村的基础建设用地会成为一二三产项目落地的承载区,也是未来产业和空间融合最重要的拓展区。德国的村庄更新试图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优势来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完善。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庄更新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的重要地位,实现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村庄更新的周期虽然漫长,但是所发挥的价值和起到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对于乡村治理来说,这种对村庄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更能使农村保持活力和特色。 德国村庄更新经验总结循序渐进型模式是针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不断调适现行的乡村治理目标、方式和手段,以求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循序渐进型的乡村治理模式下,政府通过宏观上的规划制定和综合管理,依靠制度文本和法律框架促进农村社会的有序发展。(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