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开发商的反思

中国房评报道_ 2022-03-15 20:08:0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2022-03-15 19:33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促进国货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个日子特别受重视。央视每年的“3.15”晚会是家喻户晓的节目,消费者们喜欢看,也将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吐槽日”。 “衣食住行”,向来是“3.15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2022-03-15 19:33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促进国货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个日子特别受重视。央视每年的“3.15”晚会是家喻户晓的节目,消费者们喜欢看,也将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吐槽日”。

“衣食住行”,向来是“3.15”晚会的重点内容。

其中关于住的问题,多年来都是各大媒体“3.15”专题报道的重点。万科旗下广州万科尚城出现的楼顶“水帘洞”问题;招商和远洋合作开发的杭州春秋华庭房子渗水问题还曾登上2020年的央视“3.15”晚会。

自从开发商身上缺乏“道德的血液”之后,房地产的质量问题、买卖纠纷、物业服务等问题每到“3.15”的时候都会被媒体痛加批判。

2022年之前,品牌开发商们在3月15日前后都会重点关注舆情问题,积极与客户、媒体沟通,避免发生负面舆情。

自从2021年一系列品牌开发商出现信用违约,这个“要脸”的举动就不再重要了。

这个时候,开发商混得比业主还惨,恐怕业主都没心情去找开发商维权了。

2022年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2月份全国房地产销售情况:

商品房销售面积157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

商品房销售额15459亿元,同比下降19.3%。

一位开发商老板看到这则新闻之后,直呼“不可能”!

注意!他说的是——房地产不可能这么好,而不是不可能这么惨!

根据克尔瑞等研究机构的数据,百强房企1-2月份销售额同比下降40%以上,而百强房企的销售额占据全国房地产销售额的6-7成以上。百强都这么惨了,其他中小房企更不可能有好日子过。

经过2021年下半年惊心动魄的房企信用爆雷事件以后,如今房地产行业全面进入“保交付”时间。

3月14日,奥园的一位高管对媒体说,公司已经意识到“小而美”“专而精”才是适合民企活下去的路子,公司高管自愿降薪、暂停发薪,进入“保兑付、保交付、保销售、保运营、保稳定”的阶段。

奥园并不是排名前列家要转向的房企。“河南王”建业集团要“做少,做小,做好”;曾经要冲击2000亿的泰禾集团也要坚持“小而精”“小而美”的战略。

这是经历了怎样的阵仗,才把民企集体吓到“认怂”啊!

根据正荣、龙光等民企近期投资者交流会的内容,今年以来,开发商(尤其是民企开发商)面临融资停顿(少数信用优质民企可以发票据融资)、销售回款被预售监管占用等问题,实际回款远低于财务计划回款。

某企业2月份销售额近100亿,回款才2亿,民企的现金流受到了空前严峻的考验。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万科郁亮的话——黑铁时代!

除此以外,一些私募机构还趁火打劫,反向做空民企开发商的债券和股票,导致民企开发商一个接一个出现在信用违约的名单里,大有让民企彻底出局的架势。

对于民企开发商来说,要拯救现金流,当下少有能指望的是销售回款。资本市场的融资永远是“晴天送伞”,不能依靠销售回款覆盖债务和利息的民企,注定不能扛过这一次大洗牌。

问题是,客户还肯买房吗?

除了上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冷冰冰的市场数据,一线的开发商营销人员更能感知到市场的温度:

一线城市: 网红盘“万人摇”,改善盘没利润,刚需盘滞销

二三线城市:担心交付问题,客户持币待购

一位开发商营销负责人说:“如今的市场特点就是‘寡淡’,我都怀念去年还有客户来闹一闹的日子!”

都说这两年交房赠送“维权”,实际上很多客户已经“认栽”,即便如环京那样房价腰斩的地区,客户也是盼着开发商能顺利交房就行,至于赚不赚钱,已经不考虑了。

在各大城市,业主和开发商联合“自救”,甚至成了一道风景。广西某项目业主自发集资,每平米补交几百元让项目保交付;北京有业主帮爆雷的开发商搭线找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保障项目能完工。

有的开发商把“躺平”当作无所谓的事情;有的开发商为了现金流安全,把三四线城市的一些项目停工至今;有的开发商把客户当作房地产生态链里较好欺负的那一个,耍赖没底线。

但是,诚如佛家《三世因果经》所云: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

开发商如果不善待客户,不重视客户,那么结果就是:没人买房!

回忆:

1998-2008年:

中国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开发商追求产品品质,以高品质赢得客户青睐。星河湾老板黄文仔动不动就拿着大锤在工地转悠,不达标的房子和装修,看不过眼就用大锤砸掉,不管砸掉的代价是几百万,还是几千万。星河湾为代表的房企彼时所建的北京星河湾等豪宅,至今已经过去十多年,但是依然是二手房市场上价格最坚挺的豪宅,明星富豪们依然愿意住在这里。

这个阶段,开发商把客户当作真正的“上帝”,像做奢侈品那样研究客户喜好,讨好客户,换来的是客户对开发商品质的认可。先富裕的中国富人们更是以住在某某高品质的楼盘为身份标签。这个阶段,客户的意见就是企业改进的风向标,没有哪个开发商不把品牌放在重要位置。

2008-2013年:

面对行业利润下降,万科率先将“高周转”理念引入行业,随后被闽系开发商发扬光大,复制到大江南北。千亿企业和黑马房企成了行业优质,整个房地产行业将关注的焦点从客户转到了企业身上,谁发展得快,谁跨越了千亿,谁的经验就被奉为至宝。

盖房子看起来简单,干起来难,涉及工序多而且复杂,整合在一起是个系统工程。虽然在现代科技加持下,机器人都开始上墙抹灰了,但是不论多大牌的开发商,交付后的房子好像都有漏水的事发生。

从房地产行业步入高周转时代开始,很多房企就抛弃了客户至上的原则。企业发展目标和客户服务之间出现分歧时,大部分开发商都选择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房屋质量、配套不达标、夸大宣传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开发商敢这么干,是因为这个阶段是一二线城市房价迅速上涨的时刻,随着城镇化和外贸红利的发展,房价也像插上翅膀一样飞涨,“买到即赚到”,这句话常出现在各大楼盘的广告语中。

某开发商郑州的销售负责人在公司内部轻蔑地称客户为“猪”,一时成了当时舆论挞伐的对象。

2013-2021年:

先是“四万亿”,又是“棚改”,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刺激,让房地产对自己在宏观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产生了迷之自信。民营开发商老板更是坚信,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咬牙挺一挺,总能迎来更大的涨幅。

于是,民企开发商老板们就喊出了“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的口号,不管房子盖得怎样,反正房子已经成了金融产品,那么多人排队买,只要胆子大,敢加杠杆借钱,赚钱就是顺手的事。

这个过程中,自然有各种“*房理”和“炒房先行示范区”为代表的大胆群众加入击鼓传花的游戏。

这个时候,开发商把买房人当作股市中的“韭菜”,即便是在鸟不拉屎、没有配套、没有规划的地方盖房,依然连蒙带骗地忽悠客户来买,被网友戏称为“下绝户网”。

这么回忆,的确是开发商对客户的态度、认知一路下降,导致了今天客户对房子不再积极“买单”。

如今,宏观经济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三大冲击,而房地产行业自从2021年下半年趴下之后,无论央妈“打针”,还是“输液”,始终躺在地上,不肯雄起。

这可急坏了开发商,更急坏了房地产职业经理人们。

如上所述,奥园的高管们已经自愿降薪、停薪,更多的民企开发商职业经理人们都面临“工作保卫战”,但凡能有个工作机会,给多少钱,降多少级,已经不重要了。

虽然房地产行业走到今天,是多重原因造成的,但是“预期转弱”是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而要恢复行业预期问题,除了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回归客户至上的发展理念。

当房地产去掉了金融杠杆,当“房住不炒”深入人心,客户“住”的需要和体验就是开发商赢得客户青睐的重要发力点。

值此“3.15”之际,送给奋斗在纾困和爬坑境遇中的开发商和地产人一句真心话——

莫让“3.15”话题里没了房地产,把客户和舆论的监督当作进步的动力,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才能赢得“黑铁时代”的门票!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