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说文旅 |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狐椒文旅 2021-03-11 14:34:3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之际,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也带来了助力乡村振兴的议案和建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5日在北京开幕,提请大会审议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之际,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也带来了助力乡村振兴的议案和建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

梁倩娟是甘肃陇南徽县一家电商平台的负责人。通过她的电商平台,陇南各县区的优质山货卖到了全国各地,助力当地农村百姓增收。

作为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始终关注着农村的发展、乡村的振兴。她说,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的网络销售渠道能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电商或者说直播带货能够吸引挖掘出一部分人才,同时也可以倒逼咱们农村产业的发展。下一步,电商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作用。”

梁倩娟在调研中发现,如今偏远地区的农村物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畅通。这次的全国人大年度例会上,她带来了有关健全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议:“我们建议下一步跟农村物流体系有关的部门能一起发力,打通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三级物流体系能够完善的话,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农产品‘走出去’。”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资料图片)

和梁倩娟一样关注乡村振兴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协会会长黄细花。几年前,作为广东的援藏干部,黄细花曾带领西藏林芝鲁朗镇创建国际旅游小镇。旅游小镇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还促进了当地就业和产业升级。

今年的大会上,黄细花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庄,推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优化,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在一些旅游条件比较好的地区,要启动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试验区工作,推动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优化,提升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等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资料图片)

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看来,乡村振兴从深度、广度、难度上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我们工作上不能断档,所以我们设立了国家乡村振兴局,设立了五年过渡期,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现在进入了过渡期以后,我们村里的干部、基层的干部,包括帮扶的干部,观念上要发生重大的改变。再一个就是整个产业,应该要分类指导、分别规划、因地制宜,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这条道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罗应和(采访对象提供)

全国人大代表罗应和,是贵州省惠水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曾经历过贫穷的他,对脱贫后的幸福生活格外珍惜。罗应和说,除了国家的帮扶,脱贫地区自身的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也尤为关键。“过去,我们的产业从无到有。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我们就要把产业从质到量让它进行转变。各个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优化产业、创建品牌,让我们的经济更加市场化,市场更加经济化。”

罗应和还建议,要在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培养一批懂经济、爱农村、有技术、能扎根的人才队伍,激励优秀人才到基层“施展拳脚”,为振兴产业打下基础。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