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万科:错过“活下去”,一定要“节衣缩食”

中国房评报道_ 2021-11-17 19:36: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今天 今天,《关于万科集团总部“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的倡议》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出七点主要工作要求: 1、转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方式,在工作和决策中将经营理念贯穿始终;2、对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和开支做减法,花小钱办大事;3、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形成行动方案并坚决执行;4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今天

今天,《关于万科集团总部“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的倡议》在网上流传,其中提出七点主要工作要求:

1、转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方式,在工作和决策中将经营理念贯穿始终;2、对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和开支做减法,花小钱办大事;3、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形成行动方案并坚决执行;4、不给一线添乱,助力业务打赢;5、培养当家人意识,以身作则,自上而下形成示范效应;6、把握尺度,内外有别,既要让利益相关方感受舒服,也要关注员工的情绪;7、长期坚持,过程中及时复盘反思。

还记得2018年秋天,万科喊出“活下去”,很多人没有听进去,后来行业经历了什么,大家都知道。

2021年冬天,当房地产行业的“好学生”“谨慎派”“2000亿现金持有者”万科喊出“节衣缩食”,进入“战时氛围”,要不要认真学起来?

今天,某大型房企的一份“机构调整”文件流传于网络。这家曝出信用违约的房企在传出老板卖掉私人飞机,抵押香港豪宅之后,还是走上了裁员瘦身之路。

此前,公司爆雷前夜,年薪1500万元的首席经济学家已经跳船,整个研究院人去楼空。这属于“外来人才”的选择,大家还比较平静。这次却是总部老板身边的人大批离开。

按照这份文件的内容,地产集团总部的总工室划归综合管理部;招投标、采购部、预决算部合并为预决算部;投资部、资金部合并为投融资管理部;省公司的营销部、品牌部、售后服务部合并为营销品牌部;项目工程部与开发部合并为项目工程开发部。

此外,除了保留集团监察中心,各地监察分室都改为档案印章分室,原来负责查处内部腐败问题的,现在都去管印章档案了。

房地产行业流行一句话:

市场好的时候老板搞钱,市场不好的时候老板搞人。

老板把搞人的人都裁了,看来以后是不打算搞人了。也是,人都裁了,也不需要审计和监察了。

其实,大部分房企,不论有没有爆雷,都在经历大瘦身。大部分职业经理人,在这轮行业大洗牌当中,已经不敢想年终奖、不降薪,少有的指望就是能保住工作,让自己——

尽量留在牌桌上。

如果你部门的人被裁掉一半,而你幸运地留下来,请问你还敢跟公司要年终奖吗?

A房企刚进行了一轮惨烈的组织收缩,据称整个公司裁员比例高达50%,尤其是总部的职能部门,有的甚至被团灭。

“创新事业部整体被裁掉了!”

另一家血统纯正,运营稳健的B房企也在10月份进行了组织变革,老员工盘根错节,只能挑软柿子捏,最后不得已把这两年新组建的创新事业部裁掉。

就连谨慎出了名的,早早准备现金过冬的C房企,也将前两年设置的新业务部门统统裁掉。主管这些新业务的副总裁实在没理由裁,所以留了少数几个人,跟着这位副总裁在公司内部创业,目测一年左右,如果不能养活自己,也要面临团灭。

一位猎头说,过去他们挖都挖不动的一些业内知名职业经理人,现在纷纷把简历更新了,甚至主动约猎头喝茶,希望能帮忙找机会。以前这些明星职业经理人年薪都是8位数,“现在后面砍掉一个零,还都表示愿意干”。

某著名科技企业,前两年下水搞房地产,结果母公司债务违约,房地产业务不了了之,这可苦了被高薪挖来的地产职业经理人们。据称,这家公司的高管如今多数在家休息,之前公司开了太高的薪水,加之年龄原因,猎头很难推销他们。

今年8月份,有两位地产圈的朋友从原公司离职,在经历几个月的艰难求职之后,接受了去外地的机会,结果10月份,原公司很多同事都出来了,根本找不到工作。

“回过头来,我还要感谢当时把我裁掉的公司,要不是早出来几个月,估计我现在也很难找工作”。

这两位地产人,一位正在一家标杆房企,混得不错,只是工作地点在杭州,每两周往返北京一次,“经常有想家的感觉”,但是相比以前北京地产圈的朋友,他觉得自己幸福多了,至少还留在牌桌上。

另一位朋友是70后,本不想再做营销,想创业做点事,结果某央企天津公司看上了他,挖他过去做营销总经理,转身成了国企干部,眼看还能进“班子”,少有缺的是党员身份,他马上就成了党委的重点发展对象,“上班第二天就写了入党申请书”。到了国企,“我感觉人生终于平稳了,我一定要好好干,珍惜这个机会”。

这两位地产人的经历,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过,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大多数人不敢奢望有上述两位地产人的幸运,大家都希望能保住工作,至少留在牌桌上,未来再寻机会。

比如某爆雷的D房企一名员工,从毕业就在这家企业,工龄接近10年,对公司饱含感情,但是公司已经撑不下去了,只能留下一些还有事情可干的员工,60%的员工都要被优化掉。

为了留下来,她坚持每天按点到公司打卡,即便生病也不肯休息,连部门领导都看不过去了,劝她该休息就休息,心事不要太重,她只能含泪回应。

E房企北京公司一位十几年的老员工,也在10月份面临公司突如其来的优化。整个部门人心惶惶,公司对老员工不好动手,便裁掉了部门里所有的新员工,结果原来十几个人的部门,转眼只剩下3个人。

最后发现自己还能留下来,这位老员工壮着胆去找人力负责人聊聊,结果得到的答案是,“留下来的人固定收入降低60%,年终奖取消”,气得这位员工差点当场晕倒。

所谓年终奖其实是薪水的浮动部分,占总薪酬的40%,平时每个月发的工资不多,公司还有各种跟投,导致日常工资入不敷出,得靠年终奖过年。如今取消了年终奖,相当于降薪40%,原来的固定收入还要降低60%,相当于降薪76%!

……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寒冬里,上述地产人的悲惨经历每天都在上演,更有参与公司跟投、理财产品的员工说:“走了怕钱要不回来”。

即便如此,在公司遭遇困难的时候,大部分地产公司员工和职业经理人都表现出了顾全大局的精神。前不久,某地产公司员工一篇《老板压上了家产,我想哭泣》的文章感人肺腑,这家企业员工自发请愿和公司共度寒冬,对于恢复公司信心的文章自发扩散,“这个时候保公司就是保饭碗。”

一些爆雷的房企老板尚且能压上身家,保员工工资,而一些没有资金压力的房企,居然也趁机降薪裁员,打出“优化”、“人力资源换仓”的旗号,辞掉的多是35岁以上的高薪员工,换上毕业生,这真是“房地产欲向制造业转型,先把人工工资降到制造业水平”。

只是这些浑水摸鱼的不差钱房企,始终没把客户需求和产品品质放在心上,把专业人士和识途的老马都裁掉了,换上薪水较低的毕业生,恐怕只能沿着过往的既定方式去复制,不会创新,不会沿着客户需求出发,去提升业务能力。

房小评相信某头部房企老板说过的一句话:“房地产的事儿,归根到底是人的事儿”。

对于企业来说,留住人才,才能抓住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机会,做大做强;对于市场,始终要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才能告别浮躁,回归本真。

言尽于此,祝愿大家:

都留在牌桌上。

今年房地产销售额目测在17万亿元以上,未来3-5年行业规模也会维持在年销售额10万亿元以上,占GDP比重和带动上下游产业的作用更不必多说——

到哪里去找这么大,这么好的买卖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