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单刀赴会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Don't lose money!!!
Objectively assess the risks of every opportunity.
不要赔钱,客观地评估每一个机会的风险。
在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苏世民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写着这样一句话。
这家全球较大私募股权资产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公司,在投资选择上有着独到见解。
如果要在中国找一个与黑石对标的企业,平安倒是与之有几分相似。
2021年北京排名前列场土拍现场,竞价刚达到上限,溢价率还不到10%,平安的土拍代表就率先离开现场,没有参加后续的竞自持阶段。
险资出身,对于每一个投资目标的选择,平安有着和房地产企业不同的保险选择。
一位北京地产圈资深人士透露,平安的逻辑和房企是不一样的。
在北京土拍市场拿地的开发商,对于单个项目的利润率要求没有那么高。有些是出于战略、养团队等需求拿地,有些即便单个项目不赚钱,也可以实现全局利润的平衡。
而平安拿地的资金大多来自募资,每一笔募资的成本也不同。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说,每一个项目都要算账,至少保证8-10%的净利润率。
房企是可以做赔本买卖的,平安绝不。
这也导致了平安与房企截然不同的风格。纵观去年,平安在北京楼市拿地,基本是底价和低溢价率成交,恪守投资红线。
在北京的市场中,我们常常看到平安与各家房企组成联合体拿地。以财务投资的形式,借着房企的开发能力,为资金找一个出口。
但这种合作模式并非万事大吉,随着北京地价高企而房价深度调控,这种前期合作关系非常脆弱。
前几年,龙湖、平安在与兴昌联合体拿下北京昌平南邵镇地块后不久,就双双退出,由泰禾接盘,打造了泰禾昌平拾景园的一部分。
平安还曾与中交绿城联手拿下门头沟永定镇地块,随后也退出了开发,绿城后来在此打造了西山燕庐。
而退地的原因无非就是,合作伙伴拿地价格超出了平安的授权价格,不符合平安的利润要求。
在北京土地市场利润率高企的时代,房企们乐意与平安合作,分担资金压力。而到了这个微利时代,一些房企在前期拿地阶段缺乏与平安合作的积极性。
因为有时候,平安会成为“不能共进退”的那种合作伙伴。
但是,平安又没有自主开发能力,与房企合作是做房地产投资的必须途径。
面对这样有些被动的局面,我们看到2020年的平安转换思路,不再局限于绑定开发商,开始单独出现在北京土拍市场。
在东三环的分钟寺、顺义仁和镇、房山良乡都能看到平安单刀赴会的身影。
只是,此时出现的平安,往往不会高调举牌,大手笔叫价拿地,所以给外界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
单刀赴会的好处是,平安的选择多了。
一块好的地块,十几家开发商参与竞争,战况激烈。与其前期绑定合作伙伴,拿地几率小,不如分开举牌,拿地几率更大,选择更多。
如果不能独自拿下,就申请加入。平安已经与北京各大开发商建立联系,碰到合适的项目就会主动商谈加入,有些地块在前期就会积极与开发商建立合作意向。
但这样的弊端是,最终拿地的房企未必愿意分一杯羹。
于是,我们看到平安把拿地前置在合作之前,平安终于在北京独立拿地了。
去年8月,顺义仁和镇三宗地块的布局就是如此。
一位熟悉区域的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当地市场供应较大,价格支撑力量薄弱,仁和镇三宗地块土拍竞争并不激烈。
反而是平安底价拿到了其中一块地后,有房企感兴趣想加入。随后,平安引入了多次合作的老朋友龙湖,由龙湖操盘,案名已经公布:龙湖·云河砚。
紧接着,平安又入股了紧邻的路劲御和府项目,这是仁和镇三块地中最纯粹的一块住宅用地,也是三宗地中少有不是底价成交的地块。
据说,平安还有意连隔壁城建+首开+旭辉联合体拿到的那宗地块,也入一股。这样就能通盘考虑,防止陷入价格战的恶性情况。
前面已经说过,该地区楼市对于价格支撑的力量不大,整个仁和镇和马坡这10公里范围内,今年将汇聚近60万平米的海量供应,价格战难以避免。(详见【区域测评】顺义五个新盘对拼,一场内卷一触即发)
如果隔壁邻居低价抢跑,那平安对于投资要求的利润红线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平安从整个区域角度来考量,尽量能够从全局实现利益较大化。
虽然平安不像房企们养着庞大的操盘团队,轻装上阵,但依然可以通过手中的资金,拨弄北京楼市的棋局。
不仅在北京,平安在杭州、广州、上海等城市也都出现独自拿地的情况。
2020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列举了险资进行财务性股权投资,投资标的企业不得有的十种情形,第九种明确禁止标的企业“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开发或销售行业住宅”。
虽然险资不能直接投资,从事房地产开发,但是通过金融产品过渡可以绕过规则。
据了解,平安的拿地资金也并不是直接利用险资。
平安的存在对于部分房企来说,是一种客观需要的存在。
自从金融新政之后,房地产前融获得的资金不能用于拿地,只能用于偿债和日常经营。如果只能靠自有资金拿地,房企的现金流必定压力骤增。通过收购股权的合作方式,加入平安的项目公司,则可以绕过这个限制。
何况,平安并不主导项目操盘,以财务投资的方式合作,正符合房企分担资金压力,又能养团队,还能输出品牌和产品力的多样需求。
这些年,依靠独特的逻辑和Don't lose money的投资底线,平安在房地产领域已经构建起了自己的城池。
截至2019年底,仅平安不动产的资产管理规模就超过4400亿元,位于同行排名前列。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