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勋:《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中国房地产发展之路第三课)

焦点研究院 2022-03-28 17:26:3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进入今天的主题,首先我要介绍绿色金融的定义,根据《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绿色金融指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

前言

“中国房地产发展之路”是由清华大学杨斌副校长和清华校友房地产协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共同发起,是一门全行业视角的研究生学分课。值此房地产行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虎年新春,课程将邀请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业界领袖走进课堂,与同学们分享他们在国家政策及行业变革背景下的企业创新实践以及个人职业转型发展的经历和体会。

课程围绕两个维度展开:

(1)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正在经历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未来方向;

(2)在新的理念、技术和需求等推动下,房地产行业的创新实践。

课程分为绪论、新理念、新策略、新模式、新技术、新价值、新需求、新业态等8个分论题,每节课将邀请2位业界领袖进行主题演讲,之后由授课教师主持互动讨论和课程小结。相关课程信息均于“深圳清房协”公众号进行发布。本堂课我们邀请到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副处长赵建勋给大家分享“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赵建勋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副处长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美国绿色建筑认证工程师(LEED AP)

01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的新进展

2021年,国家发布“双碳”政策之后,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领域出现很多新进展。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加快了我国的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对外,中国已经是全球排名前列大排放国,我们需要承担大国责任;对内,要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要自己主动作为。同时,中央也提出实现“双碳”目标,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从2021年开始,研究机构已经就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做了大量反复测算。碳达峰方面,从碳排放140-145亿吨的基准情形(BAU)到碳排放105-110亿吨的自主贡献情形(NDC),建筑领域调整将占较大份额,所以建筑领域是极其重要的领域。碳中和方面,在可持续能源的消费利用以及终端用能电气化方面,建设领域在其中都有很大的减排份额。在2021年发布的“碳达峰十大行动”中,其中第四条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这是未来金融领域落实国家政策,作为四大技术路线开展绿色金融工作的聚焦点。

进入今天的主题,首先我要介绍绿色金融的定义,根据《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绿色金融指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绿色金融概念下,可以演化出来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等子领域的概念和定义。具体绿色金融怎么做,人民银行从2021年已经明确了“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

下面我将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1、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我国的绿色金融标准根植于于发改委《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目前大家对绿色建筑领域(包括从生产制造、贸易流通、消费以及各类终端项目,例如绿色、零碳、低碳,装配式建筑项目),大家的认识基本已经统一,只是各个标准之间的支持范围有些许不同。人民银行印发的《绿色贷款统计制度(2019)》,主要支持企业绿色贷款以及个人的绿色经营贷款。修订过的人民银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的支持范围在生产和终端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消费,也就是说个人的,绿色建筑的按揭也在支持范围内。而银保监会发布的《绿色融资统计制度(2020)》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企业绿色信贷,个人绿色消费贷款,绿色债券投资及绿色票证开立,支持的融资工具更多。目前来看,国内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标准已经趋同,但与欧盟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2、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较重要的评价体系包括财政部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人民银行的银行机构绿色金融评价以及银保监会从银行机构体制机制角度建立的定性的评价体系--绿色信贷自评价体系。

3、绿色金融的激励政策不断出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021年发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它的激励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重点支持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及碳减排技术这三个领域。另外,工具要求对碳减排效益要测算出减排量的具体数额。除此之外的重要政策还包括:

除了全国政策之外,还有三个重要的试点。排名前列个试点是2020年3月,在湖州开展的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高级试点。此后,2020年12月,青岛作为绿色城市高级试点在绿色基础设施和老旧城区改造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2021年末,宁波成为第三个区域试点,要求银行和保险协同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将绿色建筑性能保险作为重要内容。

以上探讨的都是监管部门在这些领域的工作,下面将从金融机构角度进行阐述:

首先,宏观角度来看,发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意义重大,这个领域既是推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还是实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参与主体,肩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微观角度来看,近几年的经济处于转型调整阶段,金融机构需要找到业务的增长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十分必要:

经过多年的回顾和总结,各家银行甚至国际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绿色银行建设金字塔体系。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绿色发展目标,在此之下需要有绿色治理的组织架构及相关的政策体系,而后要有一套配套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并对金融机构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造,最后要有相应的绿色运营、绿色金融IT体系和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保障。

在此基础上,2021年6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构建“双碳”战略,形成了:明确碳战略、确立碳偏好、推进碳创新、健全碳风控、建立碳数据、做好碳披露、改善碳表现、促进碳合作,八点倡议。各家机构纷纷开展碳目标的确定工作。

具体确定流程包括三部分:1、核算自身运营碳减排量及资产组合碳减排量;2、制定具体减排路径;3、抵消无法自主减排的排放量。有了碳减排目标之后,我将分享如何确定资产组合的碳减排目标。目前国际前沿的方法是“科学碳目标SBTi”,该方法助力金融机构确定资产组合减排路径。根据SBTi,投融资活动减碳目标设定主要包括三种方式:1、行业减排法(SDA):根据排放量设定物理强度目标。例如太古地产有限公司承诺:以2018年为基准年,在2025年之前将每平方米范围一和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35%,在2030年之前减少52%。2、投资组合覆盖率法:由金融机构设定参与度目标,让一部分投资对象设定自己的获SBTi批准的科学减碳目标,以便金融机构在2040年前实现100%的投资组合覆盖率。3、温度评级法:将企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转换为企业或投资组合的温度评分。金融机构可根据投资组合的当前温度评级,采取行动,使其投资组合与长期温度目标保持一致。

目前金融机构面临的较大挑战,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就是资产组合碳排放应该如何测算。目前国际知名机构PCAF制定出碳核算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关系。该合作伙伴关系是用以评估和披露与其贷款和投资相关的温室气体(GHG)排放,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设定基于科学的目标并将其投资组合与《巴黎气候协定》保持一致所需的起点。

接下来,我主要介绍一下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的重要产品。最重要的就是绿色贷款。截至202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0%,快于各项贷款余额增速21.7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比例8%;24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3.79万亿元,新增3.39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绿色贷款新增额的87.9%。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绿色贷款余额较大的国家,也是绿色信贷统计数据最完整的国家。24家银行中,国开行绿色贷款余额先进;国有大行中,工行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先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先进。

除绿色贷款外,另一个重要的绿色金融工具则是绿色债券。自2016年兴业银行落地国内首单绿色债券起,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提速明显,2020年发行规模达5550亿元,同比增长41%。2021年全年共发行755只8000亿元,较2020年发行只数增长59%,融资规模增长46%,继续保持高增长。我国绿色债券6年来累计发行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50%,累计发行规模超2万亿人民币,存量余额超1.1万亿,相对债券市场总体发行规模比例不足1.5%,仍占比较低。

从国际上看,在全球绿色债券发行份额中,建筑领域占30%;在北美绿色债券发行份额中,建筑领域占48%;在欧洲、亚太地区的份额约25%、20%;2021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美国、德国、中国居前三;中国绿色债券发行份额中,绿色建筑领域约占7%,并且绝大部分在国外市场发行。

从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项目层面上看,根据赤道原则第四版(2019年11月),重点关注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以及在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融资过程中,识别并汇总项目的主要环境和社会风险点,通过借款合同中设置专门条款,加强贷后管理等措施,引导并约束借款企业履行量化的环境和社会管控责任。

企业层面上看,2019年后,ESG评价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下图是明晟MSCI对房企的ESG评价等级。

MSCI对房地产行业的ESG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此外,全球房地产可持续评估(GRESB),专门评估房地产投资组合和资产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绩效,向房地产基金、资产管理机构等房地产机构投资者提供标准化和经验证的ESG数据。GRESB评估系统基于地产管理公司和开发商自发提供的数据,并经过第三方机构核查,确保评分数据的可靠性。GRESB的评估结构包括三个维度:

1、管理维度:衡量企业级的战略和领导管理、政策和流程、风险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情况。在企业层面收集信息;

2、绩效维度:衡量企业的资产组合绩效。适合有经营性资产的房地产公司或基金。在资产组合层面收集信息;

3、发展维度:衡量企业在建筑设计、施工和改造期间解决ESG问题的努力。本部分适用于参与新建筑(设计、选址和施工等)或改造项目的企业。收集企业在报告年度内进行的项目或已完成项目信息。

02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的新挑战

目前通过市场机制向绿色建筑领域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建筑的开发以及房屋的租售,一直是供销两旺的状态。房产投资一直成为居民理财的重要途径。购房者主要关注地段、医疗等资源配套,而房屋的绿色节能性能则基本没有在购房者的首要考虑因素之内。开发商则主要保证周转效率,将主要精力放在压缩项目开发周期上。绿建开发的前期与利益相关者要沟通交流、深化设计、精细化调试、精细化运营管理等内容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交易主体,基本上都没有关注到交易标的的绿色属性。建筑的绿色属性也基本没有被纳入到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目标。

因此我想介绍一下国外将绿色纳入市场交易因素的措施。排名前列个就是能源证书。能源性能证书(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ion,EPC)及节能分数(EPC rating)节能分数,共分为A—G7个级别。能效证书的作用主要包括:

1、以法令的形式确定建筑能源性能指标作为建筑建设、出租、出售的重要前提之一(即市场交易必须考虑的因素)引起交易双方的关注,从市场需求侧引导开发商开发更高能效的建筑(比奖补的成本更低,更有效)。

2、出租或出售的建筑,在广告宣传阶段就应该获得并出示能源性能证书,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便购房者或者租户进行能源性能的比较。EPC分数更高的房屋,交易达成的时间更短,买方对房屋的质量更有信心。

3、能效水平不符合要求的建筑,不能交易,持有需要缴纳相关税,激发建筑改造市场。

目前国内现行的市场减排机制是碳交易机制。从2021年开始,全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开始实行。目前仅电力行业纳入该机制,建筑行业尚未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就是一种许可排放配额的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目的:1、成本的最优化;2、发挥市场功能,技术先进者实现减排和盈利;3、激发技术创新活动;4、创设碳金融市场。

参考日本东京等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做法,建筑领域可以通过自愿碳减排市场来为强制碳减排市场输送自愿减排量。比如一些存量建筑在节能改造完毕后,除节能效益之外,还有碳减排的销售效益,从而提高了绿色节能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能促进资金支持这类项目继续规模化改造。同时,对有责任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建筑减排量来进行碳中和。

全球已经投入运营的碳市场中一共有八个已将建筑纳入控排的碳市场。这些市场通过碳市场支持建筑的能效提升、绿色发展、提高收益的一些政策、市场机制和金融产品,将对未来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起到帮助作用。

本课程内容由焦点研究院整理汇总。

总课程表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