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指标,判断开发商的安全性

中国房评报道_ 2021-09-27 21:54:4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创 房小评中国房评报道 今天 近来,地产股以一次强劲反弹,走出了暴跌行情,此时若要抄底地产股该怎么选? 正如一位开发商高管所言:“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稳越好。” 买房人和投资者在选择房子和股票、债券的时候,不能再如从前那样,简单盯着销售排行榜来看,谁的牌子大,谁的规模大,就放心地选谁。 因为每一个

原创 房小评中国房评报道 今天

近来,地产股以一次强劲反弹,走出了暴跌行情,此时若要抄底地产股该怎么选?

正如一位开发商高管所言:“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稳越好。”

买房人和投资者在选择房子和股票、债券的时候,不能再如从前那样,简单盯着销售排行榜来看,谁的牌子大,谁的规模大,就放心地选谁。

因为每一个规模阵营中,都存在高风险企业,也都存在安全的选择。

当然,也不必因为部分企业暴雷,就一杆子打翻一船企业。很多朋友咨询买房问题时,对每一个品牌都不信任,担心暴雷、停工、不能按期收房。正如,有一家房企暴雷,地产股就不分是谁,集体跟着大跌。

在房地产至暗时刻,更要明确一件事——只要房地产需求存在、市场存在,那么这个行业就必然存在。而且随着高风险企业出清,市场会向那些成功活下来的企业进一步集中。长远看,这对稳健安全的企业未必是坏事。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相对安全,可以尝试选择呢?

我们可以先观察最近暴雷的房企,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太低,甚至低于30%。房地产作为重资产行业,资产价值高,而暴雷的直接原因,都在于资产来不及变现,现金流无法覆盖到期债务,引发连锁反应。

尤其是下半年市场热度已经降温,回款不及预期,房企自身的现金底盘对于穿越周期就格外重要。

在这个市场由热转冷的节点,我们把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这一数据提炼,作为一个避坑参考指标。

房小评观察了媒体推出的50家典型上市房企榜单中,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覆盖率的情况,其中有:

18家<40%

40%≤14家<50%

18家≥50%

其中,高于42%的房企只有22家,也就是说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率高于42%,就已经比大部分50强的同行资金覆盖情况好。大家可以此观察自己关注的房企。

需要指出,有个别房企因为出售资产或者调表技术出众,所以数据比较高,但实际企业短期到期公司债偿还压力已经出现,这种情况暂且不表。

房小评挑选了十家代表性的开发商。他们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都超过42%,保持充裕的现金状况和稳健经营,风险相对较低。

1、现金为王的万科

当初高喊“活下去”的万科,成功预言未来,提前储备了近2000亿元的现金过冬。

截至2021年6月末,万科有息负债约为2687亿元,持有货币资金约为1952亿元,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高达近:73%!

这个数字,在整个行业内独一档的高,万科也是持有货币资金最多的房企,并在上半年成功进入“绿档”房企之列。

有人说万科太过谨慎,可不论如何,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节,万科就是最安全的公司。而且手握大把现金,还愁没机会吗?在同行们纷纷减少拿地的时候,万科上半年砸了962亿元的资金拿地,同样是行业排名前列。

2、有预见性的碧桂园

早在2018年,碧桂园就主动提出“提质控速、行稳致远”战略,预见性地调整发展路线。

一方面碧桂园保持着可观的销售增幅,领跑行业,并且连续6年保持90%以上的权益现金回款率,现金充裕;另一方面提前多年逐步降低负债和融资成本,把“降杠杆”分解到日常经营中,不通过缩表,而是通过整个资产运营逐步降低负债率。

经过三年调整,截至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的有息负债约3242亿元,现金余额达到约1862亿元,现金余额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达到约57%的高水平。

3、利润为王的中海

中海,是房地产行业多年的利润王。2021年上半年,中海归母净利润约207.8亿元,成为归母净利润少有破200亿元的开发商。同时,中海还保持着全行业较低的平均融资成本3.6%。

强大的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使得中海一直是资金充裕,安全性极高的企业。

截至上半年末,中海地产货币资金约1174亿元,有息负债约2285亿元,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约为51%,风险很低。

4、高质量的华润置地

华润置地是央企地产平台的正确打开方式。

上半年,华润置地的归母净利润达131.3亿元,位列行业第四位;融资成本3.88%,位列行业第三。

这几项数字,都比其销售规模高出多个位次。而且,华润置地带给股东和投资人的惊喜不止于此。

截至6月末,华润置地有息负债约为1367亿元,货币资金约949亿元,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高达69%同样位于行业前三。可以说,华润置地的安全性比起规模表现更好。

5、自律的龙湖

龙湖的稳,是民企中独一份的。平均融资成本仅低于几家央企地产公司,还有着行业排名前列的现金短债比指标。

很多房企为了“三道红线”调整发展节奏的时候,龙湖早在5年前就主动实现了“绿档”经营,而且不用非标、影子银行、信托等高成本融资方式,保持安全的财务状况。

今年上半年,龙湖有息负债约为1918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约995亿元,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达到52%。下半年,龙湖仅剩20亿元人民币付回售权的公司债到期,安全性可想而知。

除了自律的财务表现,龙湖还通过提前布局商业等航道,每年带来持续增长的现金流入,进一步巩固其安全底盘。

6、恪守纪律的世茂

世茂集团一直是房地产行业的“利润优等生”,曾经在房地产规模突进的年代主动调整修炼内功,追求高质量发展。

世茂严格考核回款、调拨率、可动用资金和权益后利润,集团资金集中管控,区域实现正现金流才能获得集团更多投资支持,促进各大区域在投拓和经营上的成功率和利润率,保证集团的财务健康。

因为对投资纪律的坚守,世茂得以保持其良好的财务状况。截至6月末,世茂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为823.8亿元,有息负债为1645.1亿元,现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达到近50%。充裕的流动性优势,持续增厚世茂经营底盘。

7、高增长的绿城

中交入股以来,绿城重启发展引擎,经过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的发展,销售和投资实现了倍增。

逆市发展,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安全性降低。相反,因为销售额的大幅增长,绿城的现金流也同步大涨。

2021年上半年,绿城总合同销售金额1717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88%,回款率保持95%的高水平,现金余额也因此提升到约606亿元。

相比1279亿元的有息负债,绿城现金覆盖率约47%,仍优于大部分同行。而且,因为现金充裕,绿城的永续债将在今年底前再度减少77亿元,到2023年全部赎回,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

8、保持“绿档”的金地

金地今年的一大动作是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公司从区域中独立了出来,且赋予投资、营销、工程、设计等覆盖业务全周期的职能。

为一线部队充分放权的做法效果明显。上半年,金地集团的销售额大幅增长近6成,同时金地高度重视销售及时回款,现金流充裕。

截至6月末,金地持有货币资金达597.92亿元,有息负债合计1270.94亿元,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达47%的优质水平。“三道红线”也维持“绿档”,保持低风险经营路线。

9、自信的正荣

正荣地产的战略可谓是踩对了节奏。2013-2015年是扩张期,2016-2018年是升级期,2019-2021年是高质量发展期,今年正是高质量发展期的收官之年。

这三年,正荣已经把安全和利润放在规模之前,适度增长。比如一季度,因为房企集中补货,土地溢价较高,正荣拿地很少。

在持续稳健的发展策略下,上半年,正荣手握货币资金约444.5亿元,有息负债约713.38亿元,货币资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达到约62%的优质水平。

为了给投资者更多信心,正荣还做了一件房地产企业此前从未做过的事,在中报里披露了表外负债和现金,净负债只有7亿元。

正荣地产一位高管表示:目前全球资金很充足,正荣会开拓更多融资渠道,三四季度也会加速参与主要城市的招拍挂拿地。

10、踏实的荣盛发展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荣盛发展的权益销售额、净利润和营业收入排名,都比全口径销售额的排名高出近10个位次,位于20-30强这一档。

正是因为放弃对规模排名的追逐,采取踏实的经营理念,让荣盛发展实现稳健的发展,在过去4个年报和1个半年报期内,经营性现金流均持续为正。

截至6月末,荣盛发展有息负债约为679亿元,在手现金约291.67亿元,现金对有息负债的覆盖率约43%,优于大部分同行。

上半年,荣盛发展的销债比(权益销售额/有息负债)更是高达0.85,位于行业第十二位,足见其发展质量。

7月,荣盛发展兑付了一笔美元债,总额2.61亿美元,表现出了偿债的能力与信心。至此荣盛发展境外存续美元债规模减少1/4,2021年内境外没有到期美元债

荣盛发展下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还不到上半年的一半,偿债压力较小。对于投资者表现出的担心,荣盛发展高管信心十足:“不会出现任何违约”。

在目前悲观的市场中,需要更多房企发出这样坚定的声音。

房地产不是会随着一句话而消失的行业,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地方财政和就业人数带来的贡献不可磨灭,房地产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这个行业中稳健安全的企业会活下来,并且活得久。

对于买房人和投资者而言,只要需求存在,就不必因噎废食,而是以更加智慧的眼光,借助更多详细的参考指标,去区分企业的风险,挑选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资标的。与一个更加健康的房地产行业同行,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