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房企也要悠着点,不要盲目拿地

镇江谭浩俊 2022-04-10 11:17:4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对国有房企的拿地热情,监管机构要加大监管力度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百强房企中近七成企业依旧未拿地。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3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2271.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9.3%;3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68.0%。

而在拿地的房企中,国有房企是主力,不仅拿地金额前20名中,国有房企占了一半以上,而且排名前三的都是国有房企。也就是说,在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大型房企整体都十分小心、拿地热情不足的情况下,国有房企依然热情高涨,在做着积极的拿地动作,到底是实力强劲还是不顾一切呢,抑或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不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

与其他所有制房企、特别是民营房企不同,国有房企确实在资源的调配和运用方面,具有一些优势,也更能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即便遇到困难,也不会像民企那样,只能依靠自身去解决。帮助国企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的通道很多,就算趴下,也会有人将其拉起。但是,也不是说,国有房企就能不负责任、不讲风险、不顾一切,也应当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理性、理智地拿地,并积极有序地开发。否则,国有房企照样会出现严重问题。

事实也是,目前的大型民营房企,很多都遇到了严重困难,都出现了资金链断裂风险,有的已经风险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营房企大多把重心转向了存量土地的开发方面,确保资金链不断裂,确保按时交房,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如果在目前的情况下,依然不顾一切地拿地,不顾风险,不看负债,那就会加快风险爆发。因此,相当一部分民营房企都把“保交楼”当作首要任务,且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首要任务。

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同样饱受负债压力的国有房企,为什么还有能力拿地呢?特别是头部国有房企,真的都实力强大到不需要考虑风险了吗?显然,这是需要引起监管部门注意的问题。因为,按照近年来有关方面发布的消息,国有房企同样饱受负债困惑,资产负债率很高。就算是国有背景,在融资方面具有更多空间,也不能忽视负债风险,必须降低资产负债率,必须缩小负债规模,必须确保账面现金达到一定规模。否则,同样会发生风险。

能够想到的,国有房企仍然在依靠规模创业绩,依靠规模来增加盈利能力,从而在考核中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如果这样,对国有房企来说,将是非常危险的。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行情下,没有几家房企是日子好过的,包括国有房企,一样受到了市场低迷的影响。如果不注意发展节奏,不把握好拿地分寸,问题将会十分严重。

当然,如果国有房企是站在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角度出发,拿地的目的是为了多建保障性住房、特别是租赁房,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出力,自然是另一回事,且可以受到政策的特别支持和帮助。而从拿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显然不是如此,而是纯粹的开发用地。自然,就需要密切关注了。不管怎么说,国有房企还真的没有资产负债率很低、存量土地很少、资金链特别宽裕的,更多的,还是业绩冲动所致。

这也意味着,对国有房企的拿地热情,监管机构应当多加关注,要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更要列入重点监管范畴,不然,一旦发生风险,也就晚了。而国有房企的经营者们,也要悠着点,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以为国有企业就不能破产,尤其不要认为国企出了问题有人帮。即便如此,对经营失误的经营者,也要追究其法律责任。民企尚且如此,更何况国企呢?

同时建议,如果国有房企因为决策失误出现了严重问题,特别是资金链断裂问题,监管机构也要承担责任,要对实施监管的机构负责人问责。国企监管,不只是用权,更是履职,如果监管企业出了问题,监管者就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要对监管机构负责人实施问责。否则,要监管机构做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