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楼市“失血”,靠富人买豪宅有解吗?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5月中,广东韶关住建局邀约数家房企负责人,摸排企业的资金压力和债务风险。在被问及需要哪些政策支持时,一位头部民营房企的高管直截了当:怎么让更多的人买房?
在场的住建部门人员表示,正在研究相关办法。
办法一直在想,救市的节奏一直没停。4月以来,全国超110城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政策松绑。
上一周我们还在消化东莞的“莞七条”,仅过去一周限购又又又放宽:收养孩子也可以买房了!
不仅如此,一些城市更是急于探底。继广州“接力贷”闪现闪停之后,南京、武汉等地也出现了新政“一日游”,甚至“小时游”的现象。这其中也包括燕郊的首付两成、常熟人才购房补贴等。
尽管各大城市都在想办法为房地产“输血”。然而重症之下,限购政策犹如蜻蜓点水,效果微乎其微。
上层君咨询了一些城市做地产的朋友,基本都表示,救市成效不足,成交量并没有起色。
比如较早一批开始救市的郑州,从3月1日到4月,连续抢救了3轮:一口气解决了限购、限贷、降低首付比例、利率、减少供地、房企资金、大学生和务工人员、投奔子女等,一步到位,招数用尽。
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结果BBQ。
据数据显示,郑州3月新房销量同比下降36%,4月新房销量同比下降63%!
作为一个对土地财政的“重度依赖患者”,郑州在过去一年超20%楼盘停工或烂尾,烂尾楼数量2.5万套,全国第二,排名前列是长沙。
现在来看,救市反倒成了购房者的“警钟”。救援信号越紧迫,购房者相对就越谨慎,大众预期就越低迷.....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回顾过往,2008年、2015年,形势如今天一样严峻。但最终,还是实现了“更多人买房”的目的。
原因是,2008年,“住”的需求未被满足。在首付两成,贷款利率7折的松绑政策下,“住+炒”共振。
而2015年,则是由于大规模棚改货币化安置,“住”的需求有了,掏空六个钱包之后,更多人买房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市的松绑政策开始以“多孩家庭”作为切口。一方面增加了“住”的需求,而有了需求,卖房自然水到渠成。
长远来看,“住”是地产的基本面。道理很简单,不管政策多亮眼,房子总归是要有“人”来住才行。
而在过去20年,中国房地产高速运行,导致供给过剩。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甚至在大部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已经出现过剩趋势。
房子多了,住的人却在减少。根据联合国较新人口报告数据显示,中国20-64岁人口在2015年后进入长期下降态势,新增人口减少的同时,劳动人口从2015年到2020年也减少了4100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国房地产用5年时间,掏空了6个钱包。该上车的,能上车的,都差不多了。而疫情之下的消费降级,让人们也只敢在“吃”上花销。
如此看来,想要“一招半式”盘活楼市,确实有些天方夜谭。但你说真的就没有办法吗?
当然不是。
上层君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过,“房地产是坚硬的泡沫,要争取软着陆,避免硬碰硬,用时间换空间”【“花式松绑”能否挽回购房者的信心?】。
凡事都要有个过程,不能上来就心肺复苏。
那么,放水力度多大才能有效?
我们看一下2008年和2014年,当时是在国债收益率下行200基点左右的时候救市成功的。如今怎么也要比当时更低才行。
众所周知,利率下行的关键看通胀,通胀数据如果能够压低,那么救市的步子就会迈得更大。
之前一度流行一种说法:“拿掉猪后都是通胀”。对于中国人来说,猪肉的地位无可替代,猪肉也是国内肉类的特别主体。
从宏观层面看,猪肉的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猪肉红利足够给力,或许还有机会。
可“二师兄”目前到了销售旺季,显然要开始涨价了......
二三线城市的利好政策,多半是少数人的自嗨。
而真正的高潮,是随着大环境的降息,以及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松绑。
2014年,央行著名的“930”认贷不认房新政,让深圳积压已久的改善型购房需求“开闸放水”。
1-10月,二手房成交量还在5000套左右徘徊。政策发布后,成交量开始攀升,12月达到9782套。
随后,深圳出台了政策增值税免征从5年改到2年,同时调整豪宅线标准。
同时伴随着央行5次降准降息,基准利率从2014年年初的6.15%下调至4.9%。5年期以上房贷基准利率,首次跌破5%。随后,2015年迎来大涨。
由此可以看出,救市的最后的打开方式,还要靠一线城市牵动。
而目前来看,一线城市购房门槛依然严格。毕竟城市量级庞大、受关注度高,松绑、松售等政策带来的影响太大。
但事实问题是,目前房地产需求腰斩,且不可逆!人口减速不可逆、改善住房减速不可逆、适龄购房人口暴跌不可逆。
市场减半、2000万人失业转行再就业、财税减少5万亿......今年的经济,真的等不了了。
随着广东其他城市的救市政策不断加码,无论是出于提振市场、还是是刺激经济,大家都在期待深圳能够“重回牌桌”。
当下,北京和上海忙于疫情防控,很多人预测深圳可能会率先出手救市。但是,出头有风险,目前并未有任何消息放出。
不过,回顾过去十年间深圳楼市的调控政策,确实具备参考价值。
无论是2014年的“930”新政,亦或是2019年、2020年连续两侧调整豪宅标准线,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市场的成交。
由此可见,提高购房人资质,鼓励富人买豪宅,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稳定房企现金流、政府卖地收入。
意思就是,针对性“放水”,让一部分先进入市场。
对此观点,一定会有人提出质疑:在中国有钱人是少数,豪宅在全国楼市中的占比也是少数,如何能指望用一颗“药丸”解决全国楼市的病症?
可恰恰,房地产就是一门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生意。
不管是招商银行年报关于“2%富人掌握了80%财富”的数据,还是2021年全球亿万富豪财富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同比增加8万亿美元的现象,都在充分印证财富和分化和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的观点,不适合用在楼市经济。
房地产永远是“重仓压注”,而优质稀缺的豪宅资产,恰恰就是当下抵抗风险的较好的压舱石。
所以,北上广深总价2000万以上、南京杭州等总价1000万以上的豪宅,一旦放松政策,最终肯定会刺激买卖双方。
有人会问:富人难道就活该被“割韭菜”吗?
上层君讲句不中听的:在有钱人眼中,这反倒是一种变相的接盘。
对于市场风向的把控,他们永远是排名前列波搞清风向的人。一旦政策利好给到他们,势必会带来更大的入市动力。
深圳2019年“取消豪宅线”的政策,就是较好的例子。
2019年之前,深圳二手房交易中有45%左右的物业需要交增值税。这其中,未满两年的约占5%;这意味着40%的物业,是因为“被豪宅”才要缴纳增值税。
大家都知道,增值税的税率是比较高的,很多物业可能一下要交20万-50万,甚至更高。
所以,减税的政策对于买方而言,税费负担减轻了,会有更大的一个入市动力;对于卖方来说,也会享受到这个利好,会对房价带来利好。
和刚需买房群体不同,改善豪宅对应的是实力雄厚的财富阶层,这群人支付能力很强,造富能力惊人,决定了豪宅的天花板很高,价值空间很大。
对于当前全国救市政策,你有什么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文明讨论。您也可以微信搜索:Sohu-House,关注【上层建筑TOP】公众号,排名前列时间获许较新楼市动态。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