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黄金时段设低价场 文旅消费这样更适老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赵博宇
除了更健康的生活外,老龄化社会已至的当下,银发族的精神需求同样应该被满足。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针对老年人的消费特点、消费时段,文旅消费应当在供应时间、供应类型上与常态市场区别,通过非传统黄金时段特设的老年人低价专场,不仅能撬动相关银发消费,还能避免演艺空间因闲置而产生浪费,助力解决“银发文旅经济”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尚未形成规模化、常态化、市场化
据全国老龄委调查显示,2016-2020年,我国老年人文旅消费年均增速达23%,2021年超7000亿元。我国每年的老年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银发族”已成为文旅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目前来看,‘银发经济’的文旅消费存在重旅游消费而轻文化消费的问题。”安庭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当下我国老年人的文化消费多集中在兴趣爱好、休闲娱乐方面。相比老年教育、老年旅游等已呈产业化发展的领域,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消费存在一定欠缺。据安庭介绍,近年来全国部分城市陆续在试点影剧院、歌舞厅、KTV等围绕老年人的营业时段,要么提供优惠价格,要么是免费供应。“但整体而言,在全社会尚未实现规模化、常态化、市场化。”
推动老年人的文化消费,要先从供给侧入手。《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开展精准化、个性化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
“专属时段”盘活资源
在安庭看来,文旅供给侧存在偏重中青年群体消费供给,轻视老龄群体消费供给的问题。“特别是在文旅消费时段上,缺乏面向老龄群体的针对性设计内容。”
为此,安庭在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充分开发‘银发经济文旅消费时段’”的建议。安庭建议影剧院、歌舞厅、KTV等城市文化消费单位在工作日日间等非传统黄金时段开设针对老年人的营业时段。安排适宜老年人观看、娱乐的文化内容,并设计合理的文化消费价格。“在撬动相关消费的同时,也能避免传统演艺空间在非黄金时段里因闲置所产生的浪费情况。”
此外,安庭还建议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展览馆、体育场馆等文旅设施增设针对老龄群众的早场消费时段;商场、购物中心等营业机构增设针对老龄人群的早间购物时段;社会化老龄培训机构依照老龄人口的起居生活节奏,适当增设早课时段。
除专门时段外,面向老年人的文旅消费还应更具人情味儿和适配性。“老人不会网上预约景区门票进不去”等话题曾多次引发网友讨论。为让老年人享受更具“温度”的文化生活,安庭建议营业性质的文旅单位保留相应的人工售票通道,方便老龄群体线下即时现场消费。“针对老龄文旅消费时段,文旅单位还要配合开发辅助的餐饮、医护、交通设施,充分方便老龄消费群体。”
演出补贴可从四个维度进行
出台配套政策、设置专门时段之外,开发面向老年人的文艺演出作品同样重要。
“从供给端来看,目前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文化作品和文艺作品,如影视剧、演出等虽然数量不多,但适合老年人的作品在逐年增多。”安庭表示。
以蓬勃发展的北京演出市场为例,北京市文旅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北京市87个剧场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共计174台1061场,吸引观众21.7万人次,票房收入3363.5万元,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加38.2%、64.4%、27.1%。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受到热捧的演出包括先锋戏剧、脱口秀等,这些演出均以中青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符合老年人审美兴趣的演出寥寥无几。
“推动更多老年人享受文艺演出,首先要增加市场供给,其次是打通宣传渠道。”安庭指出,政府可提供相关资金、场所、税收等扶持政策,鼓励文化类企业创作和推出以老年人群体为主的作品,逐渐培育、健全和做大“银发经济”文化演出消费市场。
在演出宣传方面,相关文化类企业和演出团体可联合社区,通过居委会、物业等渠道,宣传文艺演出的内容。同时还可与家庭及志愿服务融合,倡导儿女拓展父母的休闲娱乐方式,或发挥社区志愿者服务老年人的作用。
“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文艺演出活动,政府可以加大补贴力度。”安庭说道,“一是按照演出场次进行补贴,二是按照上座人次进行补贴,三是结合敬老爱老活动进行资金倾斜,四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从而激发文化类企业创作的积极性,提高演出场所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的频率,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生活。”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