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集中供地⑥】没拿地的企业如是说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今天
竞技比赛的乐趣,就是结果永远无法预测。
北京集中供地就是如此。
开拍前,中海携141亿保证金,押注18块地,轰轰烈烈入局。所有人都说民企玩不过财大气粗的央企,人家保证金比你拿地的资金还多!怎么玩嘛?
而最后,中海的表现,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块地都没拿。反而是一家不足千亿规模的南方民企先进,抢尽了风头。
房小评围观了这么多场竞拍,传言志在必得的中海,举牌并不激进,似乎只是来给集中供地烧把火,好给自己的楼盘抬一抬轿子。
中海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王,成本控制一向优秀。这次,手握巨资却表现谨慎,很可能是身为央企有利润要求,不能干赔本买卖。
另一家没有拿地的房企是绿城。2020年初,绿城在北京连夺三地的气魄大家还记得。
这次土拍,绿城虽然积极参与,但绝不上头。
在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地块竞拍时,绿城+平安在达到49.9亿元的价格上限后仍频繁举牌,一路厮杀到竞配公租房面积19000平米后,绿城收手了。
眼看着招商+雅居乐+旭辉、中交+先进联合体你来我往,把配建公租房面积推到了29500平米。
昌平东小口地块,几乎是前一场土拍的复制,绿城+平安再一次杀到了后半程,却在结尾前及时停手,上述两家央企+民企组合再次斗到一个不可能赚钱的价格。
楼面价5.3万元/平米,指导价6.3万元/平米,怎么做才能不赔钱?
“拿地的单位不惜一切代价,跟我们的理念不一样。能不能赚钱,就看他们运作了,大家认知不一样。”
对于没拿到地,绿城的人似乎并不遗憾。
别说是北京,绿城在杭州老家的集中供地中,都没拿地。拿赔钱的地,这份苦不是没吃过,不想再吃了。
如果说,以前拿地拼的是谁有钱,现在拼的就是观念——拿地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生存还是为了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造成了这次意外的土拍结果。
诸如中海、绿城,以及压根没报名参加这次土拍的合生,这些企业近年在北京都拿了不少项目,还没到“没米下锅”的地步,有的选。而且,他们本身就是重经营利润,拿地底线比较高的企业。
这些不缺地的企业,依然秉持着“利润逻辑”去拿地,对于地块利润有着严格要求和授权限制。
“别人疯狂的时候我们冷静。我们不缺地,拿地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规模。”一家没有拿地的企业投拓人士如是说。
不差钱的人,找工作要求高。穷极了的人,也许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
中交、先进这样的企业,在北京楼市缺少存量维系发展。不拿地意味着无米下锅,无法开张,淡出市场竞争。不拿地区域公司没活干,等着解散吗?
拿了地才好融资,开发项目才有现金流,公司才能正常运转。结果就是2年后的利润不好看,但那也是2年后的事。
不拿地是等死,拿地是死缓。为了不等死,最优策略还是抢地,然后快周转。万科多年前喊出的“活下去”,是当下的真实写照。
中交和先进,这两家公司都在冲千亿,要赶在房企大并购浪潮中上岸。
中交要复制下一个绿城,闯入央企前三;先进引援陈凯后,则是要进入TOP20。
先进最近的表现,有着强烈的陈凯印记。陈凯曾经带领阳光城实现近10倍的增长,带领中南实现千亿跨越,最擅长的就是帮房企上规模。
两家公司目标远大,此时哪怕是不赚钱的地,也要拿。一切为规模让路。
目标、理念和心态的不同,让他们比没拿地的那些企业更豁得出去。
先进是成功逆袭,抢到地了。而阳光城、旭辉这些民企还没有这么豁得出去。包括在北京沉寂许久的万科,多年没有拿地的绿地。
阳光城的执行董事长朱荣斌在回应投资者投拓问题时称:“在积极参与招拍挂,但仍然保持谨慎。原本预计两集中市场会有所放缓,但没想到地价溢价仍然很高,有项目不好算过账。”
这些还在算账的企业,在各个热点城市的排名前列轮集中供地中没有太大作为,但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是中海,可以耗得起。
下一次集中供地留给他们的压力更大了,届时又会有多少房企为了有米下锅,走上先进的老路呢。
关于中海和绿城,现在倒不必立即下定论。毕竟还有10宗优质地块等待竞高标准环节。树村会落入谁手,还很值得期待呢。
需要提醒的是,集中供地不是这一次,这一年,而是一个常态了。不缺地的房企,排名前列次可以,今年可以,如此淡定地从不赚钱的地里抽身。下一次,下一年呢?
当前的房地产环境如此内卷,逼着房企们拿不赚钱的地,快速开发,高周转,降利润,谁能幸免?
中海们总有需要躬身入局的那一天。不知道那时候,今天赢过中海们的房企还在吗?还有没有力气和中海抢地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