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图为非遗绝技展示。 瞿宏伦 摄
中新网贵州丹寨5月16日电 (记者 张伟)5月16日上午,周末的贵州丹寨万达小镇热闹依旧。
“百灯之首、灯中之王”的奉贤滚灯、源于宋元唐宋时期的撂石锁、“中国戏剧界活化石”傩戏中的“刀山火海”等非遗绝技的展演让山东游客张好朋大呼过瘾,“没想到能在丹寨欣赏到真么多中国非遗文化的精髓,让人大开眼界,下次再有机会会带小朋友们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5月15日至23日,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的举办再次让丹寨成为焦点。丹寨是中国“非遗之乡”,有非遗项目145项。突出非遗特色的丹寨万达小镇,经营业态中非遗商户占比超过70%。丹寨万达小镇开业4年来,游客超过2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此间进行的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上,中国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表示,丹寨万达小镇是非遗进景区的成功案例,小镇营造了全要素的非遗环境,将非遗渗透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全要素之中,让人们处处感受到非遗、体验到非遗,同时小镇提供的非遗产品是符合游客口味的非遗精品。丹寨万达小镇的成功案例为中国的非遗进景区提供了一个示范。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蔡红看来,丹寨万达小镇的产业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凸显。“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有极大的助力作用。”
图为非遗绝技展示。 瞿宏伦 摄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表示,丹寨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核心区,丹寨万达小镇是乡村振兴、乡村扶贫一个很重要的空间,是空间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林继富认为,乡村振兴是以乡村人民生活为中心的整体性、关联性“全面振兴”。作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振兴”的重要内容。因此,乡村振兴需要非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离不开乡村振兴。需要实现乡村振兴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互惠互利、共生互融。
“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以乡土艺术建设践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认为,振兴手工和激活民俗是保护非遗、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路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要正确把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彼此相得益彰的关键在于不能把非遗变成旅游表演,非遗的本质是旅游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应努力避免外来文化扰动本土文化,发生同质化蜕变。”
“古老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变得更时尚,能不能走轻奢的路线,能不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走得更远?”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非遗要重归当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重构功能、重建价值。市场机制在非遗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应该归位,“要相信民众的文化品位,要相信企业家商业智慧”。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则建议,非遗衍生品的开发利用,手工艺品的文化差异,要基于当地非遗核心的一些要素进行开发设计。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