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荒唐!175个“李鬼”冒充国企,有一家骗了工商四年

焦点财经Focus 2022-09-21 21:28:4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屡禁不止,问题出在哪?

作者丨耿宸斐

出品丨焦点财经

明明是央国企控股,怎么会是假国企?

9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掀起一波“打假潮”,发布了第二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

但是,有网友通过企业查询APP后,提出了上述疑问。

国资委表示,近期,部分中央企业对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国企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

据焦点财经统计,此次被曝光的175家企业分布于29个省级行政区。按注册地统计,此次公布名单中,假冒国企数量前五的分别为北京、深圳、山东、浙江、四川。而这些企业中约23%与能源行业相关,约16%为科技公司。

“李鬼”从何而来

“假国企”名单公布后,有网友提出疑问:其中不少企业的确是央国企控股,这怎么解释?

他以中核(山东)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企查查显示,该公司由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而后者则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

国资委不会搞错。事出反常必有妖。

焦点财经经过深入查证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曾在今年的7月7日发布过一则公告,该公告称,中核(山东)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18日涉嫌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公司设立登记。现拟对中核(山东)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设立登记予以撤销。

除了中核(山东)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还在6月28日曝光了另外3家公司:中国华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宜昌中铁建业康养有限公司以及湖北袅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公告称,长期以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中核集团下属子公司,以中核集团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被放在C位提及的中国华宇早在2018年就已被中核点名。国资委在去年10月公布的假冒中央企业中,该公司也位列名单首位。

企查查显示,中国华宇控制的企业多达1271家,其中不少都在名字中挂有“中核”“中控”的字眼。

在2019年和2020年,中国华宇两次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而被认定为经营异常。

今年6月1日,中核也发布公告称,近年来,公司努力尝试各种方式多次联系中国华宇及其法人李军,但至今均无法联系到。

而到目前,其主管部门(出资人)仍显示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还有不少央企也已经在此前发布公告曝光“李鬼”。其中,中国石化披露的假冒中国石化企业竟有179家之多。

同样被“碰瓷”的还有中国华能、华润、国家电网等,“碰瓷”手段也是如出一辙:伪造相关材料。

“假国企”屡禁不止

这并非央企排名前列次出手“打假”。

2019年12月,国资委就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清理未出资、不控制却冠以中央企业名号的‘冒牌央企’,清理多年处于清算状态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企业。”

去年10月,有26家央企曝光了353家假冒国企,注册地覆盖了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其中中国电建披露的企业数量高达151个。

据媒体报道,一些企业借助“挂靠”的方式化身“央字号”“国字号”,甚至还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中介按照挂靠央国企子公司的级别明码标价。

既然国家早已出手打击,为何“假国企”这片野草屡烧不尽?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国资监管部门目前对国企采取多头监管模式,存在监管盲区和漏洞。另外,国企信息透明度仍有待提高,复杂的层级架构也会让不少央国企对子公司的对外投资情况存在监管上的漏洞。

扯虎皮拉大旗,资本天生逐利,不法分子假冒央企、国企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企图借央企、国企的影响力来获得政策、资源上的优势,从而帮助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

在遭遇“碰瓷”的央国企公告中,不少都指出,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相关材料”的方式“上车”。

那么,工商部门的登记审查环节又是否应该再谨慎些?毕竟,除了在事后解决问题,源头上的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国企”的泛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