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置地筑宽“护城河”,织厚“安全垫”

焦点财经Focus 2022-09-02 10:49:5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三大主营业务是业绩增长的“发动机”、“稳定器”和“增长极”。

作者 | 王泽红

出品 | 焦点财经

华润置地(01109.HK)半年报中,有两句话异常显眼:一是“顺利完成半年销售目标”,是对开发销售型业务的描述;二是“圆满达成半年业绩目标”,李欣写在主席报告的结尾。

“上半年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行业仍处于格局重塑的关键阶段。”

8月31日,华润置地召开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李欣既肯定了华润置地的成绩,也言明了行业现状。

出席业绩会的高管如往期一样,有首席运营官张大为、首席战略官谢骥、首席财务官郭世清,但李欣和吴秉琪发生了变化,更确切的说是职位,李欣以董事会主席现身,吴秉琪是总裁。

今年5月,王祥明辞任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李欣接任;两个月后,李欣不再兼任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吴秉琪接棒。这份半年报,可以说是二人晋升后交出的首份业绩,或许也是最难的一次。

上半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少有的挑战,出险与纾困之声交杂在一起,市场意愿和信心严重受挫,房企销售承压,监管部门对并购贷款、发债融资、AMC介入等方面给予引导,LPR持续下调,各地降首付、松限购稳地产。

即便是央企地产商也顶着莫大压力,华润置地多项指标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还是交出一份抗压、极具韧性的业绩,上半年实现综合营业额728.9亿元,股东应占净利润106亿元,核心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2.6%,每股股息按年增长5.2%至0.182元。

行业排名更是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开发销售型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1210.4亿元,顺利完成半年销售目标,首次进入行业前五,郭世清谈及此处时声音也高了几分,李欣感慨道:“股息和核心净利润实现增长实属不易。”

要知道,房企上半年业绩下滑成为主流和普遍现象,实现利润增长者凤毛麟角。这是一个转折之年,李欣预判行业分化、企业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长远来看,他对市场长期向好抱有坚定信心,房地产行业仍然是一个10万亿大市场;市场虽短期承压,但机会和挑战共存,优质房企仍有发展机会。

对于达成全年度业绩,华润置地管理层持积极态度,张大为预计今年的行业排名会比去年有所提升,李欣强调管理团队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的业绩目标,更宽的护城河、更厚的安全垫是华润置地的信心所在。

更宽的“护城河”

“十四五”开局之年,华润置地便构建起开发销售型业务、经营性不动产业务、轻资产管理业务三大主营业务与生态圈要素型业务有机联动的“3+1”一体化业务组合模式,多元业务布局,打造华润置地的业务“护城河”,为其带来更强劲的发展韧性,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所在。

今年上半年,开发销售型业务实现签约额1210.4亿元,仍是华润置地业绩主要贡献者。经营性不动产业务则是稳定现金流的主要贡献者,购物中心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至541.1亿元,租金收入61.9亿元;写字楼出租率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实现营业额8.4亿元。

截至6月30日,华润置地旗下在营购物中心59个,在营写字楼19个,在营酒店15家,在营购物中心面积726万平方米,在营写字楼面积122万平方米,在营酒店面积73万平方米,资产质量及规模行业先进。

对于三大主营业务,李欣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开发销售型业务是华润置地业绩增长的“发动机”,经营性不动产业务是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稳定器”,轻资产管理业务华润万象生活则是业绩贡献的强劲“增长极”。

通过并购禹洲物业、中南服务和四川九洲千城,华润万象生活合约面积达3.23亿平,在管面积2.45亿平方米,较去年底增长0.98亿平方米。上半年实现营业额52.8亿元,同比增长31.5%,核心股东应占溢利10.4亿元,同比增长33.5%,目前是物管板块估值较高的一家企业。

生态圈要素型业务,除影业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13.8%之外,代建代运营、长租、产业地产等各项业务均实现正增长,上半年整体实现营业额76亿元,按年增长19.4%。

“3+1”一体化业务组合均展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李欣称,三个核心业务是华润置地重要的战略组合和战略方向,未来不会发生方向性调整,一定会按照三个核心的主航道业务,全力的推动业务发展。

尤其是经营性不动产业务,随着商业公募REITs市场开放,他相信一定会迎来业务赛道价值的巨大释放,成为华润置地新的强大利润增长极。郭世清也表示,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投资物业是华润置地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未来两三年仍将是新建购物中心投入运营的高峰期。

2022年上半年,购物已经已经新开业6座。下半年计划在上海、深圳、南京、南昌、青岛、大连、东莞新开7座购物中心,同时旗舰项目深圳万象城三期也会在下半年亮相。华润置地在持续提升重点城市的零售市场份额,筑造更宽的“护城河”。

更厚的“安全垫”

而实现这一切的背后,需要保证现金流的安全,从多家房企业绩会中可以明显感知到这一点,稳经营保交楼的同时,现金流安全成为新坚守。

华润置地在这方面很苛刻,一直坚持财务安全放在排名前列位,以现金安全作为首要原则,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64亿元,较2021年年底增长7.1%;融资储备高达879亿元,已为2022年下半年及2023年到期债务再融资做好充足准备。

融资成本维持行业较低梯队,上半年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仅3.78%。随着9月1日成功筹组一笔总额75亿港元绿色俱乐部贷款,将有利于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在此之前,华润置地上半年已成功获取约80亿港元ESG贷款,公司信用及ESG工作得到金融机构充分认可,尤其是在8月,华润置地ESG指数评级再次晋升,被MSCI上调至A级,也是目前内房股在MSCI-ESG指数获得的较高评级。

在经营投资方面,华润置地也有着严格的纪律,量入为出,但绝不是保守,只是更加聚焦。用谢骥的话来讲,华润置地拿地既不冒进,也不恐慌,只是顺应市场分化趋势,重点向一线和强二线核心城市主流市场倾斜资源。

在他看来,土地市场一方面将继续保持分化态势,政府会在供应端加大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优质土地的供应;另一方面,高杠杆企业资金承压,整体竞争未来仍是以前期杠杆率低、经营稳健的企业为主。

而这种缓和的竞争环境,将会有助于华润置地获取更多优质土地。上半年,华润置地新增土储面积380万平方米,新获取项目24个,新增权益土储290万平。其中,一二线高能级城市新增可售货值占比达90%,并在合肥、佛山获取2个优质购物中心项目。

“上半年,我们还是比较好的把握住了投资机会,未来销售业绩和利润贡献的确定性都是非常强”,谢骥补充道。

华润置地年初拿到招商银行200亿并购融资额度,实际获批的并购贷储备更多,很多企业都期望央企国企能参与收并购,但出手者并不多,华润置地也是如此。此次业绩会,谢骥透露了背后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收并购项目复杂,在股权端、债权端的资产状况和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利益平衡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土地市场竞争已相对缓和,收并购项目也未必比公开市场的性价比更高。

实际而言,华润置地接触过大量的收并购标的,但其收并购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市场化,法制化;二是符合投资策略,聚集于核心城市和核心区域;三是控制交易风险和项目风险,以项目收并购为主,原则上不考虑平台的收并购,且需满足合理的回报要求。

在此指引下,严谨做预判和决策的同时,华润置地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收并购标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李欣如是说道。话音刚落下,当天晚上世茂便宣布33.17亿元转让旗下4个项目公司股权予华润置地,主要资产为北京分钟寺村两宗地块。

很符合华润置地并购原则和聚焦核心城市的战略。截至6月底,其总土储达6614万平,其中开发型销售业务土储5544万平,一二线城市面积占比71%;投资物业土储1070万平,购物中心占比69%,一二线城市面积占比达82%。

土储量大质优,可保障未来三年以上的发展需求。而且安全性很高,更多的是分布于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成交稳定,对业绩能形成强力支撑。

再加之充足的现金流,以及合理的债务结构和低融资成本,华润置地已经编织起一个更厚的“安全垫”,助力“3+1”护城河的拓宽。

这也是李欣达成全年业绩的信心所在,更宽的“护城河”,更厚的“安全垫”。具体来讲,华润置地2022年下半年可售货源达4306亿元,可售资源优质充足,其中85%位于市场供求关系健康的一二线高能级城市。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