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报告》(全文)

狐椒文旅 2021-06-11 14:22:2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搜狐城市联合多家专业机构创建“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一方面希望以大数据真实反映中国城市的人居环境舒适度水平,为居民生活规划、择城定居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呼吁城市管理者关注人居环境质量,在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以人为本,为当地居民打造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

一、研究背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突破9亿人,近十年间城镇人口增长超2.3亿。如此规模的城镇化进程背后,城市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场所。

但由于部分城市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城市整体规划相对落后……中国城市建设离平衡有序、舒适宜居的目标尚有差距,部分城市的环境舒适性正在丧失,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而经济发展成本却在提高。

因此,如何建设人居环境清新舒适的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高层政策关注的重点。

早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城市。

如此政策指引下,可以预见,在城镇化进程的下半场,如何提高城市环境舒适性,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由搜狐城市牵头,携手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三大专业机构,基于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等权威部门公开发布的环境、气象等数据,对中国大陆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舒适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估,并联合编制发布《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报告》,本报告由《城乡规划》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

搜狐城市联合多家专业机构创建“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一方面希望以大数据真实反映中国城市的人居环境舒适度水平,为居民生活规划、择城定居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呼吁城市管理者关注人居环境质量,在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以人为本,为当地居民打造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

二、研究主要结果

依据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2021一季度,“中国十大环境舒适之城”,即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舒适指数得分较高的10座城市,分别是三亚、儋州、崇左、西双版纳、中山、临沧、云浮、普洱、广州和茂名。

2021年一季度中国城市十大环境舒适之城/搜狐城市制图

按城市级别比较,36座重点城市中(包含4座直辖市、27座省会城市和5座计划单列市),2021一季度环境舒适指数得分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是:广州、厦门、海口、深圳、南宁、福州、杭州、昆明、南昌和成都。

总体来说,由于一季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以及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短板思维的设计,导致一季度环境舒适指数排名南北分化明显,南方城市的环境舒适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北方城市。

预计,随着后续榜单的持续推进,数据统计时间跨度的逐步扩大,南北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格局将会发生较大变化。

在分指数排名上,2021一季度“中国十大绿化清秀之城”分别是嘉峪关、鄂尔多斯、伊春、巴音郭楞、石嘴山、乌兰察布、东营、邢台、中卫和威海。“中国十大水质清净之城”依次为嘉峪关、大兴安岭、金昌、阿克苏、白银、张掖、武威、兰州、宜昌和昭通。

而三亚、儋州、西双版纳、海口、深圳、中山、茂名、德宏、东莞和阳江则是2021一季度“中国十大空气天气清新之城”。

三、研究特色

与现有的评价体系相比,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色。

排名前列,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覆盖了除三沙市之外,中国大陆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并通过构建专业科学的评价体系、综合使用中国生态环境部、住建部、气象局等权威部门公开数据,系统评价了中国城市的环境舒适度。

第二,在评价体系设计上,本报告独创性地使用了短板思维,即考虑到在超高海拔低气压地带,或当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天气出现极寒极热等情形时,人体会更加突出感知该项指标带来的舒适度变化,导致其他指标对舒适度的影响大幅下降。于是,本报告针对海拔高度、空气质量、人体舒适度三项指标增加限值约束,当其超过约束限值后,其对应的的权重就会进行动态提升,从而使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更能客观反映中国城市的环境舒适度。

第三,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将按季度进行发布,持续跟踪监测中国城市环境舒适度的变化。我们力争通过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分析,呈现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舒适性的发展特征,以及地方政府在建设优良人居环境方面的努力。

四、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

1、 单项指数以及监测指标

为监测中国城市环境舒适度,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项与城市环境舒适度密切相关的单项指数:空气天气清新指数、水质清净指数、海拔清宜指数以及绿化清秀指数,每个单项指数均包含相应的监测指标。

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搜狐城市制图

1) 空气天气清新指数

空气天气清新指数主要包括空气质量(AQI)、人体舒适度(ssd)等监测指标。

空气质量不仅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深切影响着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舒适度。本报告对于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的评估,主要依据中国生态环境部的空气质量指数(AQI)。

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它综合考虑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六项污染物的污染程度。AQI的数值越大、级别越高,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空气质量指数(AQI)说明/搜狐城市制图

人体舒适度(ssd)是反映城市的气候资源是否适宜生活,定量评估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人体舒适度(ssd)基于对人体感受影响较大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三个要素建立,并划分出了不同等级的舒适程度。

人体舒适度计算公式为:

ssd=(1.818t+18.18)(0.88+0.002f)+(t-32)/(45-t)-3.2√v+ 3.2

式中,ssd为人体舒适度指数,t为日较高气温,f为日最小相对湿度,v为日平均风速。

当ssd指数处于61-70之间,说明当前的气候最为舒适,人最可接受;而当ssd大于85或小于20时,表明气候处于很热或很冷的状态,人体感受极不舒适。

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级划分表/搜狐城市制图

2) 水质清净指数

城市水体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城市水环境恶化,城市水体质量状况备受关注。

水质清净指数,定量评估城市水体质量,包含国控地表水质与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两项监测指标。

3) 海拔清宜指数

海拔高度造成的气压高低,直接影响人体各方面的生理机能。

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大气中的氧含量也会随之减少,致使血色素不能被氧饱和而出现血氧不足,进而产生不适感,故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体系将海拔清宜指数作为分指数之一纳入考量。

4) 绿化清秀指数

绿化清秀指数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数据为基础,衡量中国城市的绿化建设水平。

多项研究表明,完整的绿地系统不仅能够产生优美的景观效果,还具有蒸腾降温、调节气流以及防治减轻污染的效用。

但由于各个地区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此外,当下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已成为现代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而绿地的匮乏,不仅会降低城市品质,也直接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2、数据基础

本报告空气质量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生态环境部国控空气质量城市日报;天气相关的原始数据来自国家气象站采集的权威气象数据;水质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国控地表水实时数据发布系统以及饮用水源地月度数据;海拔数据来源各地方政府官方网站;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数据则源自中国住建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0》。

因数据可得性差异,除人均绿地面积使用的是2019年度数据外,剩余数据的统计时间范围均为2021年排名前列季度,即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数据缺失,本次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排名不包括三沙市。而对于极个别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存在缺失值的情形,我们选择以该地区周边城市的数值来替换。至于部分城市缺失3月饮用水源地达标率数据,我们则以前一月度的得分进行替换。

3、指标权重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

在确定监测指标之后,权重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大致如下。

绿化清秀指数与水质清净指数两项分指数的权重是固定的,分别为15%和20%。

但考虑到在超高海拔低气压地带,人体会更加突出感知因海拔升高带来的舒适度变化,因此我们针对海拔高度增加限值约束,即当海拔达到一定高度后,海拔清宜指数这项指数的权重会相应进行动态调整。

具体而言,当海拔高度小于2800米时,海拔清宜指数的权重(α)为5%;当海报高度处于2800米至3600米之间时,α会升高至10%;而当海报高度大于3600米时,α继续提升至20%。

因此,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的最终公式为:

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得分=绿化清秀指数×15%+水质清净指数×20%+海拔清宜指数×α+空气天气清新指数×β(15%+20%+α+β=100%)

权重确定后,依据赋值规则,分别计算各单项指数的得分,并通过归一化处理,使各单项指数的得分介于0分到1分之间,最后按照相应权重分别加权加总,产生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计算空气天气清新指数这一单项指数分值时,我们也同样使用了权重动态调整机制。空气天气清新指数主要受空气质量(AQI)与人体舒适度(ssd)两项监测指标影响,考虑到当空气出现严重污染或天气出现极寒极热等情形时,人体同样会更加突出感知到因空气质量或气温变动带来的舒适度变化。

因此,我们针对空气质量、人体舒适度两项指标增加限值约束,即当空气质量处于轻微污染及以上级别,即AQI小于150,同时人体舒适度处于舒适、较舒适级别,即ssd处于51至71区间时,空气质量、人体舒适度两项指标各占50%的权重。

一旦AQI突破150这一约束限值,而ssd仍处于51至71区间时,空气质量的权重就会相应提高。当ssd小于50或大于76,而AQI仍小于150时,人体舒适度所占权重就会提高。

此外,当空气质量和人体舒适度两项指标均突破约束限值时,两者权重则以更差的一项指标来确定。当两者权重确定后,依据赋值规则,并结合天气预警扣分机制,综合得出空气天气清新指数得分,最后经归一化处理,再乘以权重(β)纳入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

五、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排名及分析

1、 环境舒适指数排名

根据上述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我们计算了除三沙市之外,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2021年排名前列季度的环境舒适指数。

统计结果表明,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是三亚、儋州、崇左、西双版纳、中山、临沧、云浮、普洱、广州和茂名。

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TOP30/搜狐城市制图

2021年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最清新舒适的当属三亚。

助力三亚登顶榜单的最重要因素,当属其远离雾霾的良好空气质量,以及温暖宜人的气候。统计结果显示,三亚一季度空气天气清新指数得分在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位列排名前列。

按省份归属来看,十大环境舒适之城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云南和广西四省,其中广东凭借4城入围TOP10,堪称大赢家。

若将视角扩大至环境舒适指数TOP100来看省份归属,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排名前100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海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湖北等南方省份。

其中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四省下辖地级市全员入围TOP100,堪称2021一季度中国环境最清新舒适的四大省份,也是民众旅居过冬的较佳选择。

此外,西北小城嘉峪关也尤为值得关注。

2021一季度,在绿化清秀指数、水质清净指数两项分指数上,嘉峪关均位列排名前列,但由于一季度嘉峪关天气舒适度较差,体感寒冷,以及在3月下旬嘉峪关曾连续数天空气严重污染,致使嘉峪关在空气天气清新指数上得分不高。最终,嘉峪关一季度环境舒适指数得分为0.5061,在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68位。

总体来看,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排名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化现象,南方城市的环境舒适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北方城市。

这主要是由于,本报告原始数据的统计时间范围主要是2021年排名前列季度,而在此时间段内,南北方由于地处不同的气候带,气候差异明显,从而导致北方气候的人体舒适度不如南方。

此外,由于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短板思维的设计,当一地人体舒适度由于酷热或严寒处于不舒适状态时,会相应提高人体舒适度这项指标的权重。因而,在排名前列季度,北方城市受冬季气候约束,环境舒适指数得分普遍较低。

预计,随着后续榜单的持续推进,数据统计时间跨度的逐步扩大,南北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格局将会随之发生变化。

2、 重点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排名

为更好地了解中国重点城市2021一季度在人居环境舒适性方面的表现,本报告特列出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2021一季度环境舒适指数排名。

2021一季度中国重点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排名/搜狐城市制图

统计结果表明,2021一季度,36座重点城市中环境舒适指数得分较高的10城分别是:广州、厦门、海口、深圳、南宁、福州、杭州、昆明、南昌和成都。

而同期环境舒适指数得分较低的10座重点城市依次是北京、天津、银川、长春、乌鲁木齐、石家庄、太原、哈尔滨、沈阳和大连。

2021一季度环境舒适指数排名榜首的广州和排名垫底的大连,两者的差距究竟在何处?

从绿化清秀指数得分看,2021年一季度,广州绿化清秀指数得分为0.5645,在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7位,而同期大连绿化清秀指数得分仅有0.1258,只能勉强排在第315位。

而从空气天气清新指数得分来看,地处东北的大连受一季度气候约束,该项得分也大幅落后于冬季温暖的广州。

一季度广州空气天气清新指数得分0.7646,336城中排名第16位,而同期大连该项指数的得分仅有0.1055,再次排名300名开外。

在水质清净指数得分方面,大连倒是先进于广州,只不过微小的先进优势,不足以弥补大连在其他分指数上的薄弱。

总体来看,中国重点城市2021一季度环境舒适指数排名,也明显地呈现南北分化的特征,而理由则与前文表述一致。

六、单项指数排名及分析

1、空气天气清新指数

2021一季度,“中国十大空气天气清新之城”分别是:三亚、儋州、西双版纳、海口、深圳、中山、茂名、德宏、东莞和阳江。

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空气天气清新指数得分TOP30/搜狐城市制图

凭借一季度温暖的气候以及清新的空气,海南和广东在空气天气清新指数上表现耀眼。海南三地市——三亚、儋州、海口挤进TOP5,广东在TOP30中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席位。

2021一季度中国重点城市空气天气清新指数/搜狐城市制图

而在36座重点城市中,2021一季度空气天气清新指数得分较高的5城依次是海口、深圳、广州、厦门和南宁,得分较低的5城则是呼和浩特、沈阳、乌鲁木齐、哈尔滨和大连。

海口与大连空气天气清新指数得分差异,一方面是缘于两者在人体舒适度方面的差距,一季度,海口大多数日子人体舒适度处于最为舒适的一档,而同期大连则受制于地理气候因素,人体因寒冷而很不舒适。另一方面,频发的天气预警也使大连环境舒适度大打折扣。

由此看来,冬季大量东北人前往海南过冬,即是两地空气天气清新指数差异的较好明证。

2、水质清净指数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中的水质清净指数得分,是基于国控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两项监测指标得分加权加总后,经归一化处理得出的。

2021一季度,“中国十大水质清净之城”分别是:嘉峪关、大兴安岭、金昌、阿克苏、白银、张掖、武威、兰州、宜昌和昭通。

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水质清净指数得分TOP30/搜狐城市制图

总体来看,水质清净指数得分前10的城市中以西北居多,其中尤以甘肃表现得最为亮眼,共有6城入围前10。

多项研究表明,由于西北地区荒漠广布,多数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污染物排放量少,人口密度低,人为因素污染小,所以该地区水质整体较好。

36座重点城市中,2021一季度水质清净指数得分较高的是兰州,得分较低的则是深圳。

2021一季度中国36个重点城市水质清净指数/搜狐城市制图

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之一,其水耗和污水排放量大,城市水体易受污染。据中国生态环境部国控地表水实时数据,2021一季度深圳地表水水质不佳,饮用水达标率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面对城市水环境退化的问题,近年来深圳打响一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累计水污染治理投资超过1千亿元,目前深圳已定下阶段性目标,预计到2022年,河流水质稳定达V类及以上,建成500公里碧道;到2025年,水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1000公里碧道,成为高密度特大型的城市水环境治理典范。

3、绿化清秀指数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的主要开放空间,是居民开展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目前城市绿化建设的主体。

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中的绿化清秀指数得分,是将各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实际值排名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数据可得性问题,本报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使用的是住建部2019年数据。不过考虑到城市绿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此数据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021一季度,“中国十大绿化清秀之城”分别是嘉峪关、鄂尔多斯、伊春、巴音郭楞、石嘴山、乌兰察布、东营、邢台、中卫和威海。

中国城市绿化清秀指数得分TOP30/搜狐城市制图

结果表明,绿化清秀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多为北方的小城。一方面这与当地政府在绿化建设上的努力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由于绿化清秀指数主要是基于人均绿地面积得出,而这些北方小城人口基数较小,人均数据就表现得更为突出。

地处西北戈壁荒漠、常住人口仅30多万的嘉峪关市,绿化清秀指数排名排名前列。这背后是嘉峪关2019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7.91平方米,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7倍,位列全国排名前列。

曾经风沙弥漫、1994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有4.9平方米的嘉峪关,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如今已次第加冕“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模范城市”。

此外,就城市行政等级而言,中小城市在绿化清秀指数这一分指数上的表现显著优于大城市。

2021一季度中国36个重点城市绿化清秀指数/搜狐城市制图

中国城市绿化清秀指数得分T0P30中,仅有广州一座重点城市。而四大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绿化清秀指数得分仅分列全国第87、321、82、318名。

上海排名300名开外背后,是上海2019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只有8.73平方米,仅约为全国平均水平14.11平方米的6成。

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对于部分中心城市而言,由于土地规模扩张受到制约,导致公园绿地面积发展越来越缓慢,而此时城市人口增长却在不断加快,于是,这些城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将会减缓、停滞,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这就要求中心城市要打破依赖扩张城市用地促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传统模式,挖掘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新的增长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释放部分用地发展公园绿地,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水平,达到提升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舒适性的目的。

七、结论及政策建议

最后,根据本报告的研究结论,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排名前列,城市的核心是人,各地政府应把创造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努力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但环境舒适之城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发展理念、规划设计、体制完善及政策配套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二,地方政府需要加强水质跟踪监测能力,实时监测并发布地表水与水源地水质数据,提升水数据透明度。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投入,重点发展深度处理等水质提升技术,减少劣V类等黑臭水体,让民众喝上放心水。此外,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强制规范污水排放以及危害水源的相关产业发展,使水资源保护有法可依。

第三,人口大量集聚、土地资源有限的中心城市,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产业升级,释放部分用地发展公园绿地,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水平。中小城市需解决公园绿地分布零碎、市民利用困难、内容形式单调的问题,应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契机,及时发展公园绿地建设,增强相互之间的连通性和服务性,在提高数量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升,促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力争通过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体系,客观呈现中国城市的人居环境舒适度的变化特征。但因数据时空覆盖性等原因,相关指标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此外,由于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的因素众多,目前的评价体系或还不足以全面评判城市环境舒适度的优良中差,中国城市环境舒适度的评估还需要继续深入、细致的研究。

未来我们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更专业、更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提升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舒适性献策出力,并助力政府部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可持续竞争力,建设环境舒适之城。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