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园美谷预亏扩大852.38%遭深交所问询,昔日医美牛股或面临退市风险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出品 | 搜狐地产&焦点财经
作者 | 王迪
编辑 | 吴亚
踩着医美风口的奥园美谷(000615.SZ)曾经历过股价翻6倍的高光时刻。如今,其不仅遭遇董事长、总裁、执行总裁、董秘等高管们的辞职,也面临着业绩净利润亏损扩大等问题的拷问。
4月19日,深交所向奥园美谷发出关注函,并要求于2023年4月25日前报送相关说明。引发深交所关注函的原因是,奥园美谷于4月14日连发三大公告,涉及业绩大幅下修、新增重大诉讼、可能触及退市条款等。奥园美谷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的区间为亏损8亿元至16亿元,与此前亏损1.13亿元至1.68亿元的亏损估计区间差距颇大。
此外,公司净利润大概率连续三年为负或触发退市预警等问题,成为深交所关注的重点。资本市场之上,奥园美谷股价也上演“跌跌不休”的戏码。截至4月20日收盘,奥园美谷股价4.99元/股,总市值为38.07亿,相比于股价最高点29.95元/股,大幅缩水。
计提10亿元致净利润预亏扩大852.38%
奥园美谷的解释是,此前为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而被起诉,预计负债超过10亿元,业绩修正公告称,净利润亏损扩大到8亿至16亿。
这直接引发了深交所的监管问询,要求奥园美谷对相关诉讼事项计提预计负债10.21亿元是否合理、合规等作出说明。此前奥园美谷2021年年报披露也出现过此种偏差的现象。只不过,此次偏离值区间达到了607.96%至852.38%。
“业绩修正主要原因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资管”)对公司为关联方京汉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以下统称“京汉置业”)提供的担保债务进行起诉,其中已收到的诉状涉及金额共计6.29亿元,公司就预计所需承担的或有担保责任等事项计提预计负债10.21亿元。”
此时距离预计年报发布日4月28日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奥园美谷突然“变脸”公示预亏幅度变大,不禁引发业内联想。
事实上,2021年7月以前,京汉置业一直都是奥园美谷的子公司,但由于后者计划剥离地产业务转向医美,因此将其所持有的京汉置业股权出售给了奥园集团。
此后,奥园集团就京汉置业的相关债务与信达资产签订了连带保证责任。但由于京汉置业并未清偿债务,而奥园美谷、奥园集团等相关方均未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信达资产将中国信达将奥园美谷与其控股股东深圳奥园科星投资等“奥园系”一并告上了法庭,就此引发了此次大幅修正业绩事件。
据了解,奥园美谷已收到的诉状涉及金额共计6.29亿元,而奥园美谷在报告期内对相关诉讼事项计提预计负债10.20亿元。
深交所称,请奥园美谷说明本次预计负债计提依据、计提比例、计算方式及会计处理过程,是否存在未收到诉状即计提预计负债的情形,是否存在报告期内集中计提预计负债的情形,预计负债计提金额是否合理、合规。
资不抵债,或面临退市风险
由粘胶纤维制造与销售到房地产业务,再到医美,奥园美谷的“变形计”可谓一波三折。
奥园美谷前身是湖北金环,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为粘胶纤维的制造与销售。后因欠债无法偿还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易位。2015 年,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置入京汉置业房地产业务,形成化纤业务和房地产业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并更名为“京汉股份”。
2020 年 4 月,中国奥园以 11.60 亿元的对价收购京汉股份 29.3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奥园科星变更为京汉股份第一大股东,中国奥园正式入主。 同年11月,奥园美谷正式进军医美行业,与此同时加速剥离房地产业务。
受益于剥离地产、布局医美的发展战略,凭借医美风口,奥园美谷股价涨幅超过6倍,公司股价自底部3.85元/股一路高歌猛进,最高上涨至29.95元/股。
从医美产业链中游商业模式上来看,奥园美谷采取的是业内连锁机构普遍采取的“1+N”模式与外扩内研的发展战略。医美的毛利率较高,奥园美谷从医美产业链中游切入医美赛道,无疑是进入门槛较低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同样面临着竞争格局分散、利润受产业链上下游挤压严重、获客成本高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奥园美谷的扣非归母净利润自2019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相比2020年,2021年度奥园美谷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虽有所缩减,但并未扭亏。
根据修正后的财务数据,奥园美谷预计2022 年底净资产或为亏损1.70 亿元至亏损 6.30 亿元,而该公司2019-202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2亿元、亏损2亿元及亏损6.7亿元。
对此,深交所指出,因存在净资产为负的可能性,若 2022 年度经审计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奥园股票交易因此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第 9.3.1 条规定的其他情形,奥园股票交易同样因此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深交所还就奥园美谷持续经营能力及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有息债务规模、一年内到期债务情况、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主营业务经营情况等做出了问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