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30亿转让128家影院背后:影视业寒冬难熬

焦点财经Focus 2022-07-06 22:28:0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影视如地产

作者 | 王泽红

出品 | 焦点财经

影视事业,曾是地产老板们寄予厚望的多元化板块。但在“现金为王”的主流逻辑下,影视资产也成为处置变现的一种选择,特别是影视也遭遇寒冬之后。

7月6日,新城发展公告已与横店影视签署谅解备忘录,拟以不低于30亿元出售上海星轶影院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星轶”)100%股权,正式买卖协议将在10月8日前签署。

据焦点财经了解,上海星轶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16日,主要从事影院投资管理。截至2021年底,旗下共有影院128家。

以2022年累计票房计,横店影视是国内排名第三的影院投资公司,上海星轶则是排名第六的影投公司。

过去数年,星轶影院依托新城旗下吾悦广场进行布局,走的是相对高端路线,在国内影投公司中排名迅速上升,从票房走势来看,从2019年的第16名,上升至2020年的第11名,2021年则升至第7名。

横店影视过去重点布局在二线城市,并向三四五线城市拓展。此次相中上海星轶,也被解读为二者在影院布局、观影人群上可能有较强的互补性。

目前,大地旗下影院超过1100家,万达旗下影院超过800家,金逸影视影院数量超440家,幸福蓝海旗下影院522家;而横店影视2021年底影院为475家,如果此次并购完成,将星轶影城的128家影院接收,横店影视将成为规模前三的企业。

影视寒冬之下,影投企业在规模扩张方面呈现出两种完全迥异的态度:一种是如横店影视、幸福蓝海等继续谋拓展;另一种是如嘉凯城般无意新设、并购进一步扩大影城规模,并计划在2022年关闭部分经营困难的影院。

行业艰难,影视如地产

嘉凯城旗下嘉凯影院,到2021年底累计已开业影城共166家,各影城观影人次约1093万人,而在2019年这一数字是1444万人。

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七成,虽然院线行业相对于受疫情严重影响的2020年已逐渐恢复,但带来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尚需要一定时间。

2021年,嘉凯城对嘉凯影院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178.33万元,主要原因是旗下院线公司单影城票房收入普遍不佳,相应加盟数字院线公司的票房分账收入情况也是如此,存在减值迹象。

房企面临的不止是低迷的楼市,还有影视行业的艰难。据焦点财经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3家房企投资过院线,包括万达院线、大地影院、金逸影视、星轶影城、恒大嘉凯、保利影业、华润影业、苏宁院线、万影影业、德信影业、鑫苑星空、宝能影管和泰禾影视等。

如果将范围拓展至影视业全产业链,包括出品方、制片及发行等,涉及的房企更多,融创文化联合出品《刺杀小说家》、《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其旗下的青岛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曾参与制作了《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电影。

华夏幸福也同样设立有影视文化投资发展公司,参与影视的制作与发行等,其大厂影视小镇构建了影视产业完整生态链,成为其大厂产业新城的产业代表作。7月5日,华夏幸福宣布要全面转型成为产业新城服务商,发展县域经济,而为大厂导入影视产业集群盘活本地资源也将成为其中一环。

据不完全统计,资本市场22家影视公司,2021年实现盈利的企业为13家,24家公司的总营收共计604亿,净利润仅有16亿;进入2022年排名前列季度,保持盈利的企业缩减至一半11家,绝大多数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万达、中影、横店影视和光线勉强盈利。

最直接的体现是,多数顶流明星无片可拍。当下的影视行业如同地产行业的镜像,也在面临一场求生大考。

舍小稳大,现金为王

在这种双重境遇下,布局影视的房企“舍小稳大”,出售影视资产也是一种无奈抉择。

半年前的恒腾网络,现在叫中国儒意,恒大资金链危机之下无奈将其清仓出售,更名之后大众一直期待其继《你好,李焕英》之后再创佳作;另一家承载许家印影视事业的嘉凯城,也在接连遭母公司恒大减持,较高的一次是去年6月以27.62亿转让嘉凯城29.9%股份予华建控股。

新城发展旗下的星轶影城经过7年多发展,已经在市场上得到认可,新城发展当下选择出售该多元业务符合其长期投资策略,打通“投、融、管、退”全流程,充厚了现金流。

据悉,新城发展2022年将近有165亿公开债务到期,前半年到期债务已经偿还,后半年还有63亿到期。6月14日,新城控股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剔除1-6月已偿还部分,2022年存量到期美元债为2亿美元。

王晓松在年初业绩会上称,新城自有资金足够偿还年内到期债务。他曾透露,新城控股将通过“两手准备”进行偿债:一方面,合理控制融资成本的前提下,关注公开市场以及吾悦广场资产盘活的机会;另一方面,对现金流的排布具备底线思维,做好自有资金偿还准备。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