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万里茶道产生的张力 将为沿线城市带来新可能

狐椒文旅 2021-01-18 14:15:1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对中蒙俄来说,茶是一种合作的基础。因为草原民族对茶的需求,比汉族居民更为迫切。在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相融合的背景下,我们所提出的国际会展和经贸合作平台、全国青年茶创大赛、茶旅中国项目计划,就是当下的新作为。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出席万里茶道2021重点工作发布会

2021年1月13日,万里茶道2021重点工作发布活动在搜狐媒体大厦举行。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做了活动总结。他指出:“万里茶道是连接农业文明 、草原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文化之道,是一条享誉世界的文化线路。”

全长1.4万公里的万里茶道,究竟具备哪些突出的世界文化价值?如何“以茶文化为媒,以茶路为纽带”发掘不同城市的推广优势?万里茶道2021重点工作发布,又将会为沿线城市提供哪些新的发展机遇?搜狐文化就此特别专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

搜狐文化:能否为大家介绍下万里茶道项目和万里茶道中、蒙、俄城市合作会议的成立背景和意义?

王石:2013年3月,习主席在莫斯科学院演讲时提出了万里茶道。这条茶道1.4万公里,从武夷山一直到俄国的圣彼得堡,穿过蒙古的乌兰巴托。2013年5月,我们成立了万里茶道协作体。那时,只有中国一个成员国。

2014年,我们去乌兰巴托并在当地举行了万里茶道的展览,得到蒙古和平友好组织的响应。当时我们想这条路关系到中蒙俄三国,为什么不成立三国合作的相关组织呢?经过倡议和沟通,后来就成立了中、蒙、俄三个国家合作的万里茶道国际性协会。

2020年,万里茶道活动受疫情影响,中蒙俄三国合作会议未能如期举行。今年,这三个国家、三个组织将举办第八届万里茶道的城市合作会议。我们的想法是把万里茶道沿线的城市连起来,在新的时代展开“以茶为媒介”的、但又不限于茶的国际合作。

搜狐文化:作为亚欧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物证,全长1.4万公里的“万里茶道”,在国际上具备哪些突出的交流与合作价值?

王石:就目前来看,至少有十几个国家的产业组织,非常积极地寻求该项目的相关合作机会。我认为,万里茶道的合作范围和参与国可以扩大。万里茶道的名称非常重要,我们还要保存这个名称。中蒙俄作为最早的发起国发起组织,仍然是组织的核心。在这个基础上,未来可以把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的多个组织都吸引进来。这些组织基本上是贸易性、非官方性质的合作,不容易受到国际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影响,仍然能以茶为媒、发展友好的合作关系。

搜狐文化:“万里茶道”作为一项综合性、带动性强的项目,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家,有哪些资源共享和产业合作的体现?

王石:在中蒙俄三国万里茶道沿线城市合作方面,我们准备在沿线展开很多具体的、贸易的、服务的、创造性的落地项目。当然,活动的展开需要每个国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因为蒙古人喝茶和武夷山的人喝茶方式特别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将来在中国,我们也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德国人怎么喝茶,蒙古人怎么喝茶的。当然,他们也会接触到中国人是怎么喝茶的。

我听一个俄罗斯的朋友说,受中国人的影响,他们过去特别喜欢喝花茶。中国人是早晨就泡上浓浓的一杯花茶,恨不得一天就靠这一杯茶。中国城市的公共汽车司机会拿很大的瓶子泡上一杯花茶,放在座位旁边,早晨出车、晚上收车,就是(依靠)这一杯茶。

北京的大碗茶,也是这种概念。北京过去老说“高末儿”,意思是喝好的、高级的茶叶末。这里的茶叶末,指的也是花茶。北方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饮茶(习惯)。到现在就完全变了,比如大红袍冲泡一下,就要把茶叶倒干净,不能让茶叶在水里边持续地浸泡,否则就变成菠菜汤,不再是茶汤了。不同区域的饮茶的方式和习惯,包括喝什么茶、怎么喝、用什么茶具去喝,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城市而言,这些交流是不限于茶的,它是整体生活方式的交流和借鉴。

搜狐文化:为什么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万里茶道项目应该有不同的作为”?在您看来,万里茶道2021重点工作的发布将会提供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王石:在我看来,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主体就是沿线的各个城市。

2020年12月11日,万里茶道沿线8省29个节点城市代表共同签署成立“万里茶道”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

以我的家乡山西为例,这个城市本身并不产茶,但是它在当前中国茶贸易市场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山西和漠河之间的茶贸易以黑茶为主。

为什么是黑茶呢?因为草原需要黑茶。过去山西的茶商牵着骆驼,带着茶叶、商社的伙计,再带着蒙古族的翻译,挨个在蒙古包里走,一家一家去卖茶叶,卖的就是草原民族喝的奶茶里所加的黑茶。

湖北的洋楼洞、宜昌等地是黑茶的重要产地,当地的黑茶从汉口进入水路途经洛阳、山西。再由山西人走西口到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巴托,一直到俄国的圣彼得堡。这条路,是山西的晋商走出来的。过去有个说法,有的晋商依靠这条茶路赚得银两,可以一个接一个从乌兰巴托摆到北京,就知道当时的茶贸易规模有多么宏大。后来,因为俄国人直接在武汉设公司,就不需要晋商参与商品的交接了。这样,山西前后延续200年的黑茶贸易,也就随之没落了。

万里茶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有不同的作为。所以,万里茶道2021重点工作发布活动现场公布了四个新项目,这是当今时代我们所担负的让万里茶道再次兴盛的落地构想。

对中蒙俄来说,茶是一种合作的基础。因为草原民族对茶的需求,比汉族居民更为迫切。在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相融合的背景下,我们所提出的国际会展和经贸合作平台、全国青年茶创大赛、茶旅中国项目计划,就是当下的新作为。

搜狐文化:对于“万里茶道”的29个代表节点城市来说,应如何做到求同存异,以“茶文化为媒,以茶路为纽带”,发掘不同城市的推广优势?

王石:对这些沿线城市来说,可能最重要的不是茶贸易本身,反而是因为它处于万里茶道上,所以会忽然增加上百个合作伙伴。

在这上百个合作伙伴中间,我相信会培育出新的合作,这可能对这些城市来说是才最重要的。中华文化促进会提出过“让城市连起来”。茶只是一个媒介,因为茶合作所产生的张力,会给万里茶道沿线的这些城市的未来带来新的可能性。

搜狐文化:未来,是否计划在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和打造地方特色中持续扮演“发动机”的角色,保证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王石: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把自己原有的资源以及优势发挥好,当然也要寻找新的机遇。可持续的意义,不是说它原有的一个产业优势不断发展,这只是一个部分。另外一个部分是它持续不断地得到新的启发,持续不断地得到新的交流和动力。

文化交流是社会进步的里程碑。所有的进步都是因为新的元素加入而产生的,没有一个进步,不是由外来的元素加入(导致的)。如果一个状态,没有外来的新的元素的刺激,这个状态就一定会老化,也一定会僵化。所以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会给城市本身带来更多的刺激、机遇或者可能性,这也是一种持续性的体现。

搜狐文化:您刚刚提到了一个观点“文化交流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一个里程碑”。对于万里茶道而言,文化交流对该项目里程碑式的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石:我们现在所做的万里茶道项目,就是一种跨国的文化交流。以茶本身来说,每个国家对茶的需求方式是不一样的。欧洲人把咖啡引进到欧洲以后,把咖啡里边加牛奶,变成拿铁,这是欧洲人做的事情。因为欧洲草原产奶,当地人会把奶放在咖啡里面。(这种方式)对茶来说也是一样,他们把中国的红茶、印度的红茶拿去,也把奶放进去,变成奶茶、拿铁。中国人却很少这样。当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咖啡厅也会喝到这种有加奶或加糖的红茶。如果没有欧洲人这种喝法,可能任何中国人都不知道红茶还可以加奶、加糖。所以我觉得,这种交流会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出现新的产品。

万里茶道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交流。即使是同样的茶,在生活方面的呈现(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士大夫的饮茶,英国贵族的下午茶,草原民族每天早晨喝的奶茶,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有一次,我在乌兰巴托参加茶叶展的时候,当地寺庙有一位高僧亲自做了一次奶茶,那是我在这世界上喝过的较好的奶茶。我想,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当地人就是这么生活的。而我们只是做奶茶偶尔尝一尝,所以他们的奶茶好喝极了。再比如,以前草原居民来北京开会时都带着暖水瓶,里面装着在家熬制好的奶茶。他们每天早上起来必须喝一杯(奶茶),然后出一点细细的汗,这一天身体就舒展开了。如果不喝,就会觉得不太舒服。由此可见,文化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彼此相容、互相借鉴,这种交流是很有趣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搜狐文化:万里茶道从17世纪起源到现在,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那么,古代的饮茶文化,给现代的生活带来哪些借鉴之处?我们又该如何从各地的饮茶经验汲取生活智慧?

王石:以全球较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红茶为例,这种袋泡茶在国际上的销售量会超过中国所有出口的茶。我想背后的原因是外国人喜欢喝一种产品,虽然只是拿口袋简单包装了一下,就像咖啡一样,但它也是产品。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喝的不是产品,是原料。自古以来,我们习惯冲好茶叶后就喝掉,这种方法没有经过加工,重金属、农药不都喝到肚子里去了吗?这是一个差异性很大的体现。所以,在当今时代,茶的卫生标准、健康标准都是需要重视和考虑的。

我曾经在日本街头,发现一种在自动售卖机里产出的茶容量小小的,还是带着热气的。这种产品对现代忙碌的人们来说非常重要。悠闲时光里去细致品味茶的清茶,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对茶的一种喝法。而随时随地喝到一杯热茶,就适应了现代人忙碌和碎片化的生活节奏。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供应形态,都应该有一些新的做法以适应当下的时代。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