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城北净水库水质环境逐年改善释放生态红利

焦点乌鲁木齐站 2020-11-11 10:20:1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湛蓝的天空倒映在水面。放眼望去,数百只水鸟或在水面游弋嬉戏,或在芦苇丛中觅食栖息,倏尔成群结队振翅高飞,盘旋之后在不远处落下……

11月10日,在米东区城北净水库库区,两只水鸟飞翔觅食。

11月10日,在米东区城北净水库,成群水鸟从芦苇丛前游过。

11月10日,在米东区城北净水库,成群的水鸟在水面嬉戏。 (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记者宋建华 实习记者向雅琪)湛蓝的天空倒映在水面。放眼望去,数百只水鸟或在水面游弋嬉戏,或在芦苇丛中觅食栖息,倏尔成群结队振翅高飞,盘旋之后在不远处落下……眼下,位于乌鲁木齐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红柳村的米东区城北乌石化净水库(以下简称城北净水库),已然成为鸟儿的乐园。

近年来,在打好污染防控攻坚战中,米东区政府与乌石化公司联合治水净水,让城北净水库不仅成为珍禽的乐园,更成为生态改善的“福地”。

水清鱼多鸟儿乐园

11月10日,从市中心驱车55公里来到了红柳村。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城北净水库。

城北净水库紧邻红柳村村民定居点,附近是长满红柳和梭梭的戈壁,远处是甘泉堡工业园区的企业。

城北净水库建于上世纪80年代,占地3000余亩,平均年蓄水500万立方米。

走近水库,首先听到鸟鸣声。放眼望去,水库中间横着十余处芦苇丛,成群水鸟在水面觅食、嬉戏。

水库边,水库管理站站长魏玉发正忙着做例行巡查登记工作。

“自水库建成,我就在这里工作,对一草一木都很熟悉。”魏玉发说,“这两年,水库里鲫鱼、鲤鱼、黑鱼多了,鸟也多了,夏天最多时有约五百只,冬天也有鸟过冬。”

如今水库成了鸟儿乐园,也吸引了观鸟协会和摄影爱好者。

“库区常见的鸟类有大白鹭、大天鹅、白鹤、绿头鸭等二十多种,其中大白鹭和天鹅是从2017年才开始见到的。”魏玉发说,他就鸟的种类请教过观鸟协会专家。

2019年,新疆专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所做《城北净水库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报告》,其中野生动物调查一栏中显示:水库中广泛分布着高原鳅等野生鱼,库区有大天鹅、野鸭、白鹤等水鸟,水库周边有草兔及各类啮齿类、爬行动物分布。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马鸣说,城北净水库出现的鸟类中,大天鹅和大白鹭最特别,它们对大气、水质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其中大白鹭有“环保鸟”之称,是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

“两种鸟能在这里栖息,既说明野生鱼类等食物充足,也说明这里水质及环境得到改善。”马鸣说。

政企携手改善库区水质

“如今水库生态改善,是政府和乌石化企业双方努力的结果。”魏玉发说。

城北净水库是乌石化公司的净水库,主要是存储乌石化公司经过净化的中水。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牢守住生态红线,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最严格的工作标准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洁城”四大行动。

在污水处理方面,乌鲁木齐市加快再生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98.5%、再生水回用率达28%,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作为首府水库最多的区,米东区共有9座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近1.2万亩。米东区政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河湖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加快建设,为首府的天蓝地绿水清作贡献。

米东区水务局水利管理站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聂勇强说,他们在城北净水库设置了管理站,并安排四名工作人员定期巡查,确保水库大坝安全运行,各类管线正常运行。

作为城北净水库的水源单位,乌石化公司从源头上严控标准。

乌石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处长杜文强说,近十年来,公司先后投入2亿元建成了每小时处理7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装置、污水提标装置和高浓度污水预处理装置,实现了排往城北净水库的水分质处理、达标排放。

“目前,排放中水设计排放指标完全满足国家行业标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特别排放值,实际运行各项指标远低于排放限值,排放水质持续改善。”杜文强说。

乌鲁木齐市和米东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也加强了对排放源头及水库水质的监管,实现了24小时在线监测。

按照规定,乌石化公司每隔一段时间要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净水库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现状评价,用于监测净水库的生态环境,以及净水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市生态环境局米东区分局局长黄新江说,企业尽责提标改造,政府尽职监管治理,合力实现了城北净水库水质逐年改善,还当地一池净水。

护好水库持续发展

一池净水带来的生态改善,红柳村村民感受最深。

按照相关标准,中水可用于绿化灌溉之用。走进红柳村,巷道两侧、村民房前屋后都种着杨树、榆树、柳树等树木,这是村民近年来种下的防风树。

红柳村党总支书记木哈买提哈力木·海沙说:“以前,村子周边是戈壁滩,村民以放牧牛羊、骆驼为生。”

为了防风沙,村“两委”经常组织村民种树。水库水质改善后,树木成活率更高,村里的树一年比一年多,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这两年,风小了,家里灰尘也少了。”56岁的村民阿斯哈·胡鲁曼说,城北净水库还调节了当地气候,“夏季不干燥,冬季也不太冷。四季都能听到鸟叫。”

环境变好了,村民们也通过自发捡拾垃圾等行为保护水库。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逐步实施禁牧休牧政策,为了保护水库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红柳村全面禁牧,村民彻底结束游牧生活。

米东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新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们既大力促进劳动力转移让村民在周边企业务工,也通过各类补贴政策发展舍饲圈养,促进村民增收。

目前红柳村有68户196名村民,大部分都在周边工厂务工,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倍。

水库生态改善,来观鸟看风景的人多了,红柳村也打算组织有条件的村民开牧家乐、农家乐,既宣传保护水库及野生鸟类的知识,也让村民吃上“生态饭”。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