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家,2019中国地产设计大会高峰论坛在深举行

每日头条速递 2019-08-22 19:41:1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8月19-21日,2019中国(深圳)地产设计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大会作为“中国地产排名前列展”中国(深圳)国际房地产业博览会重要专题,是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了解与采购地产设计的重要入口,以“设计中国——绿色、生态、人文、科创”为主题,全产业链布局,为政府部门、地产商、地产设计机构及产业链

   8月19-21日,2019中国(深圳)地产设计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大会作为“中国地产排名前列展”中国(深圳)国际房地产业博览会重要专题,是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了解与采购地产设计的重要入口,以“设计中国——绿色、生态、人文、科创”为主题,全产业链布局,为政府部门、地产商、地产设计机构及产业链关联企业搭建推广展示及精准合作的平台。

      19日下午,2019中国(深圳)地产设计大会----“理想家的N种可能”社区与居住空间设计高峰论坛重磅举行。论坛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担任指导单位,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和中国(深圳)地产设计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研究中心、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协办。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力量、产业力量。约克水生态中央空调作为协会会员代表,同时也是2019中国(深圳)地产设计大会社区与居住空间设计论坛的特邀协办单位,给予了本次论坛大力支持。

△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森创国际设计机构(SCD)创始人首席设计总监吴健伟先生,为约克水生态中央空调的经销企业——广东中铭环境设备有限公司颁发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会员单位牌匾

      缇诺卫浴总部位于奥地利格拉茨,专注各类型卫浴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作为在地产设计行业深耕多年的资深设计专家,深圳朗联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秦岳明先生用理性的思维及数据来分享他们团队多年来对全装修住宅产品设计的研究成果。梁黄顾建筑事务所空间美学设计总经理王贻荞女士则从感性的角度为我们分享了有爱有温度的设计。

      秦岳明:持之以新,人本设计

      深圳朗联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秦岳明先生以“全装修住宅产品设计”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他通过数据的方式对地产全装修住宅现状进行了深度剖析,他谈到当前全国17个省(市)已出台全装修政策。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将达到30%左右。其中市场中的住宅产品分类为:精装修产品+加载服务为90%,精装修产品为70%,全装修产品为60%,毛坯房为50%。住宅全装修是一项系统工程,标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对供应商的材料供应、现场施工管理、产品售后服务等各方的把控能力要求更高。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会更加追求居住空间的品质感,因此设计应充分尊重客户的生活习惯,营造丰富的生活体验感。秦岳明先生以朗联设计装修房2.0户型模块对不同的房型及功能空间、收纳功能进行了案例分享。他指出,一个好的全装修户型,从设计的角度必须考虑到空间的可延展性,未来可改变性。住宅的设计必须考虑业主在其中生活的生命周期的变化,普通家庭买房一般都会在里边生活几十年,客户身处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房间功能的需求完全不同,全装房必须要考虑不同阶段的使用要求。

      王贻荞:打造有爱、有温度的家

      以洞察优化生活方式,以品质构建美好生活。时代在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空间、公共空间的舒适、健康、智能的环境需求也持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强调从家居细节当中体现个人审美品味。

      梁黄顾建筑事务所空间美学设计总经理王贻荞女士从设计师的角度分享了她独到的观点。“对于理想家的构想,我首先想到的是有爱、有温度的设计。设计改变生活,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的科学,设计师运用逻辑分析,一步一步带来客户想要的。我想用这三本书来分享我的观点。《瓦尔登湖》说家是诗意的栖息,与自然融合接近,在山水之间。《大设计》启发我在设计中利用自然光,将白天到黑夜不同时段的光尽情演绎,如此,设计出来的空间未来感非常强,没有多余的东西。第三是设计师应该思考客户真正需要的。在细节上聆听客户的声音,帮助客户实现梦想。”

      高峰设计论坛:“理想家的N种可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加智能现代、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符自身审美的室内设计、更为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本次论坛我们邀请到了八位知名室内设计师共同来探讨“理想生活的N种可能”。

     论坛由深圳市墨客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王勤俭先生倾情担纲主持,尚邦创意事务所总设计师潘旭强先生,深圳希遇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富振辉先生,筑观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万科全装修住宅产品标准奠基人之一、国家规范《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起草人之一傅雁先生,深圳市尺子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张阳先生,深圳市亘古视觉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伍涛先生,深圳市一格别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胡军先生,名雕丹迪别墅设计院院长杨明钊先生,维塔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朱俊翔先生共同呈现精彩对话。嘉宾深度剖析,现场干货满满,在此只就观点做简单摘录。

      “设计师所理解的家是什么样的?”

      王勤俭:家是遮风避雨嬉戏的港湾,也是幸福生活的见证。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工作经历,学习经历不同,感受也不一样。

      张阳:更多的客户认为家是为自己的亲人遮风避雨的有爱的场所,他能满足居住的需求,也能满足将来的教育、养老各个空间使用的叠加,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家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客户也会花更多精力去装饰设计自己的家。设计师尊重客户为主体,帮助客户打造美好的家。

      胡军: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从精神层面来说,家更像一个心灵的港湾,人们回到家可以身心放松,心灵得到抚慰,充满电之后又可以斗志昂扬地出发。从物质层面来说,健康的水和空气,舒适的环境,遮风避雨是家最基本的功能。

      富振辉:我心目中的理想家,有一个院子能够与朋友聊天品茗,与自然对话,晚上能够看天上的星星,能听虫叫鸟鸣。目前有很多人都没能实现这样的居住条件,但是我相信随着各个方面的提高,这个住宅理想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潘旭强:从空间层面说,实际上是生活的情景转变,比如说我认为我的办公室也是我的家之一。我们国家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买的房子才能称作家,也有很多地方的人喜欢住酒店,他会把高级公寓或酒店作为他的空间,不同成长环境下的人观念不同。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将来家里可能会出现更多移动办公。

      伍涛:家是倦鸟回归的巢,小舟回归的港。就功能而言,家是满足衣食住行的地方,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家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对居家的环境,装修材料等。我们的科技水平也在提高,节能环保材料,智能家居出现,5G时代来临,我们的家变得健康、环保、智能。从精神方面来说,中国人传统思想非常浓厚,家是文化和传统的载体,未来不管装修和设计风格怎么变,但是我们对家的眷念理念永远不会变。

      傅雁:前面几位老师分享了诗情画意的理想家,我想从产品角度分享客户心中理想的家。家的范畴不局限于居住的小空间,还包括房子之外的医疗配套、教育配套,家人生活起居的配套,社区的配套便利,促进邻里友好沟通,健康运动的配置,管理的升级,还有更多人性化的细节。理想的家要能很便利地入住,精装修交付能够让客户快速入住。

      朱俊翔:我最近有看过一本书《理想家2025》,书中有十多位全球先进建筑师对未来住宅趋势变化的预测,大部分意见都倾向于全装修,他们鼓励装配式,灵活可组合,高科技,健康可回收的建筑,可以说人对住宅功能的需求都差不太多,我总结为美到美仑美奂,方便到触手可及,愉悦到不想离开这三个层面。有家人才会有家的感觉,家是家人共享的空间,设计师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让客户一家人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设计师应该怎样避免同质化,塑造不同的生活空间?”

      朱俊翔:设计师严格要求自己,花费很多的时间,让每个案例都独具特色,每次我都会跟业主承诺,我给你设计的家一定是你从来没有见过的,原创的,独特的。精神需求是住宅空间的终极需求,设计师在沟通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业主的特质,再采用这个特质为他做少有的艺术表现,自然就不会同质化。这种方式非常低效,无法量产,与标准化的产品相矛盾。

      傅雁:我的身份由设计师转变为产品经理,我将很多客户的需求提炼特性,然后形成标准产品。我理解的同质化是中性的,我们消费大量同质化标准产品,但是我们可以基于不同的搭配,不同的模块化组成,满足更多的不同需求。标准化产品有利于提升品质,降低成本。另外,精装修只完成客户70%的居住需求,30%的软装配饰是基于每个客户的家庭结构,习惯的个性化。一分为二看待同质化,要给予一定的个性的补充,让两者之间得到更好的平衡。

      伍涛:同质化在设计过程中被多次提及。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难免同质化,如果花很多时间去追求原创,设计师本身的发展会很艰难,我认为可以相对而不是特别的同质化。近几年,我们的家居市场由于市场的发展,人们财富及精神需求的提高,出现了“私人定制”,业主的个人习惯,生活方式,风格喜好不同,他一定是不同需求。设计师团队也有不同的经历,做出来的产品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所以,同质化是相对的,私人定制也不是特别的。

      潘旭强:做精装也好做标准也好,品质感强不强是我关注的点。如果出品数量多,品质也能做到高标准的话,我觉得也不是一个坏事。我坚持不做施工只做原创设计,是因为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野心,我就追求我想要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批量化生产与原创设计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做方案设计,我会把业主作为个性化的特别中心,从头到尾紧密结合业主的生活状态去做,提供全方位服务。如果做批量生产,首先从时间上来说就是不对等的,大家的回报就不一样,这是每个设计公司的不同选择,也是业主对生活不一样的需求和选择。

      富振辉:同质化这个问题,我认为更多的是客户的选择。还有商业化造成客户对设计成本,时间,还有设计师对客户的要求。这是社会某种现象,不能一概而论。追求品质的客户他会有不一样的需求,有追求的设计师都希望做能体现自己风格特色的作品,以提高和发展。设计师提高专业素养,增强知识储备,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给自己贴标签,就能有相应的风格需求客户群体认可你的设计,这是发展方向,也是未来我们共同进步的方向。

      胡军:我想说说标准化和个性化,他们应该是不矛盾的。客户需求很多很多,但是我们的设计师只干得了那么多活,以前做个性化甚至家里面的墙全部被拆完了,浪费非常严重,北方的地暖也是浪费,他们本来应该要共存。标准化能够有更少的浪费。现在我们是小团队,我们只能做特定的几种格调,这种情况下才能快速完成商业空间,超出这个格调我们没有时间去做新的尝试。我们做的主要是私人客户,没有雷同的客户需求,设计师用心去理解业主的想法,然后融入自己的思想,出品特别不一样。

      张阳:标准化和同质化并不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精装房普及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如果用好这些标准、固化的产品,可以极大节约资源,降低损耗,节约成本。如果100%的诉求都要原创要个性化定制,并不科学。公司定位来说,不用太担心标准化,我们的客户群体都不一样,只要做好平衡,60%可标准化打造,模块化完成,随着对客户千人千面的了解,我们增加30%--40%个性化,把他个性捕捉到作品里营造出自己的风格。

      王勤俭:每位设计师都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开发商做精装修一定要把一些共有的总结出来然后去标准化生产,这样节省了损耗。标准化生产也有个性化后续的去伸展。每位客户生活经历不一样,设计师可以通过软装或者其他方式去演绎不同的空间。

  “定制化已成为趋势,设计师如何应对新的变化?

      张阳:全部定制的方法对设计师而言,确实增加了额外的一些负担,我认为设计师要增加对一系列产品的平台,包括产品原创版权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尽快建立认知,然后运用好,结合他们做模块化设计,提升个性化,这个方面确实要深入的研究才行。

      胡军:我分享一下在产品定制领域所碰到的问题。我们以前寄希望于工厂去完成产品定制,结果做的定制产品基本没有及时完工的,中间出现很多反反复复,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们专门有一个团队去深化图纸,自己做图纸,下单,然后跟进产品的半成品跟出场验收,我们通过中间环节然后慢慢定制的。

      富振辉:定制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设计师来说定制还是缺少灵动缺少设计师的自由发挥,但是节能环保,工序更为合理和科学。设计师顺应潮流把定制当作一种落地的标准化,但是在空间的审美、文化诉求、精神领域有很多发挥的地方,并不会有太大的限制。反之,在过渡的路上有更多探索,也许是一件好事情。

      潘旭强:定制化现在已经是趋势,对设计师行业冲击比较大。现在手上有3家定制公司找我的设计,对于他们而言可以做家装可以做室内设计,他们家装设计是要提高竞争,50%的设计师会失业,因为很多都在初级的发展。定制化是固有的思维,他可以帮设计师偷懒,然后让其他人来生产,这是很大的毛病。基本上我要求所有固装的家具店根据我的图纸去生产,并不是我去选择,我们是做设计的,是我们选他们,不是他们选我们,这一点要搞清楚,否则问题会很严重。

      伍涛:定制化这几年成为一个趋势,设计团队现在强调分工合作,设计师会变成集成者和整合者,这对设计师的整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设计师要跟各个厂家打交道,配合、深化,如何有效解决问题,让他们高效运转起来,这是设计师的课题。

      傅雁:现在整个家居定制化的方向,我认为会分成两个步骤,现在是工厂化生产,其实再往后就是装配式。内装的装配式,日本、韩国有很多相关技术很成熟,国内的供应链也在成长,后面有更多施工,因为考虑到家装设计师要在最前面,要保证所有的环节顺利进行。我们要更多去了解工厂、制造生产环节,了解不同产品的衔接关系,把所有的模块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和客户之间重新组合,这是设计师未来的突破方向,因为这样才能确保落地的品质和效果。

      朱俊翔:定制化在我们公司不算冲击,因为本身我就主张小而精的方式,不要把公司做成有多大体量和产量的大公司,我们一直坚持原创设计,低产量的工作方式,我一年只做二三十套住宅,但是每套都是精品,对定制的要求并不是工厂的生产,而是它能够按照我设计要求去给我单独去做,是不可复制的东西。设计最终要能体现价值,因为它具独创性,传统,手作,原创,按照设计要求去生产出来的少有的东西,它能够叫做定制。

      王勤俭:每位设计师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个话题,定制化有很多优势,对品质的把控,对环境的保护,对能源的节约等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