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清北近十年的就业报告,年轻人的苦日子,恐怕还在后面...

房叔有意思 2022-05-26 12:28:3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清北毕业生告诉你:大厂无边,考编是岸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毕业的应届生,找到工作了吗?

今年就业有多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1%,16-24岁调查失业率更是创了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18.2%;对比之下,去年全国失业率平均值只有5.1%。

然而好不容易找到个工作,也可能干不了一年就被裁了。

90年代流行下海,最近几年流行上岸。上学时爸妈盼着你毕业了考个公务员,毕业之后你进了大厂摸着秃了的发际线才发现爸妈说的真对。

今年的新闻:北大女博士当北京城管,世界名校硕博生扎堆小县城

去年的新闻:双一流、985名校硕博去卷烟厂当工人,去深圳中学当老师,去一线/新一线城市街道做基层办事员……

体制内真的是宇宙的尽头吗?这到底是媒体渲染的个例,还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趋势?

清北的学生堪称人类高质量毕业生,清北的就业方向基本代表了国内最吃香行业的指针。

房叔研究了清北两所较高学府的毕业生,从2013至2021年的就业选择,让我们看看这些聪明的脑袋瓜都是如何选择/被社会选择的。

产业潮起潮落,稳定yyds

研究了将近20份毕业生就业报告,可以看出天之骄子们也“浪不起来了”

民营企业2014-2019繁荣期的时候,进民企赚大钱才是主旋律,公务员并不是最多数人的选择。

然而从疫情开始,体制内再次真香,去年更是一半毕业生进了体制!

北大学生的去向则一直比较稳定,除去2014年的极值(该年份互联网企业录取比例大幅上升),进入体制内一直是北大毕业生的最多数选择。

北大没有给出近两年的具体去向数据,但截至2019年就有超过80%的学生进体制、进国企,疫情后恐怕会更多。

清华去大厂,北大搞金融

进一步细分行业,能搞钱的金融、互联网从2014年开始抢占人才,去年被公务员、老师反超!

清华就业选择中,互联网占比连涨7年,超过金融,但从2020年开始明显下滑。

去年的清华毕业生涌入高等院校、党政机关,甚至超过了一直位列第二的金融业,稳定一度胜过了搞钱

另外,2020年开始已经有不少学生进不去高校搞教育,开始去小中初寻出路

相比之下,北大的学生更喜欢搞金融,但金融占比还是在下滑,考公和进大学搞教育是近年的大势所趋。

而房地产和建筑业,虽然曾在14-16年疯狂扩张,但始终不在清北毕业生就业偏好之列。

哪些企业最受清北毕业生青睐?

之所以北大2014年毕业生选择体制内的占比较上一年暴跌到四分之一,民营企业从业者增长了20倍,是为啥?

因为2014年以前从未榜上有名的移动通信设备大厂华为直接冲到了毕业生签约人数榜单第三,互联网大厂百度、腾讯、网易也位列前十。

之后华为和互联网大厂连年吸收北大人才。

清华大学毕业生也差不多是同样情况,2013年清一色的国有企业,随后网易、华为纷纷上榜,且华为连年是签约人数排名前列。

而从今年的描述来看,华为和互联网大厂应该还是榜单霸主。

就算有裁员风波,可大厂的高薪神话还在延续。

天之骄子不再相信灵活就业

北大从2014到2019,灵活就业的占比一直稳中有升,签约就业比例一度只有30%+。

因为那时候“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是新风口,也显示出他们对我国经济增长期的敏锐觉察。

北大2019界毕业生灵活就业占比一度高达30.9%。

根据北大的解释,这里头并不全是自主创业或者自由职业,还包括没有签三方协议,但单位提供了用人证明的(比起三方协议,对offer的保障小)。

然而从2020开始,毕业生明显谨慎多了,这个数值降到了21.42%。

去年更是直接降到了个位数,签约就业比例达到近十年较高。

可见哪怕是天之骄子,也慌啊。

疫情影响,海归不香了!

从2019到2021清华毕业生出国求学比例直接打了对折还多,出国留学比例大滑坡!

另外可以发现,从2019到2020,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的总比例并没有太大下降,尤其清华大学,明显是出不了国的学生退而选择国内深造。

但是2021年,或许是发现了拖着不毕业也不是办法,毕业生继续求学的总比例大大下降。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出国留学、灵活就业占比何止腰斩,金融和互联网机会紧缩,学生一窝蜂地涌入机关和高校,体制内不卷才怪!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

为什么出现上述现象?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从岗位供给上看,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产业风口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迁。

30年前财经金融专业大火。

因为当时我国的“四化建设”如火如荼,极缺经济管理人才,毕业生可以直接保送进银行、审计部门。

如今普通院校的金融毕业生很难拿到投行或银行总行的offer,三中一华更是号称只录用清北复交的毕业生

20年前英语类、外贸类专业很流行,因为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化大趋势。

支持国家基础产业建设的生化环材也成为理科生的心头好,如今却被叫做“天坑专业”。

10年前,进入了移动通信的黄金时期,带来的是通信设备和互联网行业的风口。

大厂纷纷上市曾带来无数财富自由的神话;可随着大厂股价暴跌,监管重锤,裁员风波,也让大厂员工失去安全感。

近几年毕业生的避风港变成了考研和考公

可在灵活就业被卡、出国留学困难、毕业生数目新高的2021毕业季,国考哪有那么多岗位。

蛋糕不再扩大,甚至因疫情骤然紧缩,就是内卷地狱的开始。

另一方面,从个人的择业选择上看,也不可忽视市场薪资调节的作用

北大博士考城管这事儿一出来,好些网友跳起脚说不值得,自己、家长、国家的培养资源都被浪费了。

但毕业生自己的回答可能很简单:他们给的太多了!

毕竟这些优秀学子们选岗位,可并没有这些网友想的那么随意。

从北京朝阳区,到杭州余杭区,哪个不是前途无量

而那些愿意去浙江遂昌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小城的毕业生们,则是看中了45-75万真金白银补贴,和1年考核后可晋升的上升路径。

更不用说深圳教师,即便经历了降薪,其福利水平也远超一般民营企业。

吃瓜群众看到排名前列层,人家已经第五层。

不然您看这里的事业编,怎么就没人去考...

诚然,清北毕业去当城管,确实反映了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

比如学科设置往往与岗位要求不符,研究型学习生涯培养不出实践型工作经验,导致的教育与岗位错配。

专业名称和课程名称经常与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无关,使得不少学生跟风、盲目,误入“天坑”。

更重要的,是人才供给结构失衡背后的隐忧。

不过这些问题,自然不能让毕业生自己扛。

如今他们自己想办法迂回求生,房叔更担心的是硕博生向下占了本科生的坑位,本科生、大专生又该咋办。

最聪明的脑袋们告诉年轻人们,是时候放弃幻想,接受现实了。

对现在的就业形势,您怎么看?评论区唠一唠!

以上数据,来自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3届-2021届),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3届-2021届)。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