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产业融合引新发展机遇 佛山一环"黄金圈"的新格局

佛山资讯助手 2018-06-22 08:44:5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过去十年,随着一环贯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提升。

过去十年,随着一环贯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提升。

在佛山地图上,有一条环状的道路,叫“S82”。

佛山人,更习惯称呼它为佛山一环,或者更简洁点就叫它“一环”。

如果说佛山一环是串起佛山五区地理的纽带,那么“一环创新圈”就是凝聚佛山创新资源与协同发展的新动脉。

佛山2018年全面提出基于一环创新圈的“1+5+N”战略,培育一批高级别产业平台。这一平台战略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创新”,一个是“统筹”。

湾区视角

在观察者的眼中,珠三角城市群过去是各自发展,而大湾区的发展是城市整合,协同发展,使产业的发展更快。

佛山平台战略的统筹思路,与大湾区对内协同、合作、功能互补,对外提升竞争力的发展思路相吻合。提升五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圈,在大湾区的发展中找到自己更具竞争力的角色和站位。

佛山真经

佛山的平台战略,并不是一次“空降”的蓝图,而是在已有的这条地理上的“黄金圈”———佛山一环的发展基础上,一次更高层次的统筹发展与创新资源整合。佛山一环,给佛山五区带来空间上的“统筹”发展和产业对接,是“躯干”;“一环创新圈”提升五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使各类高端创新要素纷至沓来、齐聚佛山,是“精神”。

蓄势

通过城乡统筹推进

“二次城市化”发展

2003年6月,佛山一环全线开工。2006年11月,一环正式建成通车。

刚好是在十年前,佛山一环被广东省交通厅定为省级高速公路,命名为“佛山一环高速”,编号S 82。也就是在同一年,一环东路南延线工程动工,随后的十年至今,是佛山一环不断北延、南延与西拓的扩延工程。

从一条“环”,四肢延展,进一步环抱佛山五区。与佛山一环全线开工同年,大佛山五区整合,一个强大的经济实体焕发新机。

“在过去十年,随着一环贯通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提升的,一个是狮山,一个是禅桂中心。前者是镇街发展的其中一个样本,后者是佛山强中心地位的兑现。”来到佛山十余年,站在千灯湖一环旁的办公室里,佛山汇诚鸿图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世恩回顾。

如今,狮山在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的基础上,再度迎来交通枢纽佛山西站的开通。这座站在广州以西的高铁站,除了与广州南站连通,进一步实现城际交通互通,更多的是承担着“粤港澳与大西南开放合作新支点”的功能。

一环的贯通带给这个区域的发展空间不仅于此,在今年的平台战略下,狮山还将向西与三水乐平跨区握手,共同发力南三产业合作区。

而交通的融合为禅桂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心辐射力的加强,更在于向周边延展的发展空间。2006年,佛山一环的建成通车,使两侧地区———原桂城街道和平洲交界处,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许多都市型产业项目如天安数码城、瀚天科技电子城等在一环两侧落户。如今,这个曾经的城市“过境区域”,变得车水马龙,在午饭或者晚饭的时间,临街商业甚至很难找到车位。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奇峰,在已发表的区域发展策略研究中评价,佛山一环产业带的使命在于,一是整合桂城空间,二是通过城乡统筹推进“二次城市化”的发展。

“所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一环是佛山的‘黄金圈’。”同样,在佛山市房协副会长、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骆仪克看来,一环把禅城、南海顺德甚至是三水东部各区域联系在一起,让五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和联系,不仅仅在于交通融合,更在于加强五区产业交流融合。

今年佛山两会发布数据显示,在佛山一环及其西拓、南拓线等重要交通干道为基本骨架,形成长约200公里、总面积达1754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一环沿线已经集聚佛山高新区等重要创新平台和要素,经济总量占全市的80%以上。

协同

“一环创新圈”落地 平台战略统筹力

这个地理上的“黄金圈”,给佛山五区带来空间上的“统筹”发展,和因此而发展起来的产业融合。但是,这个发展的步伐并不完全均衡。

需要在大湾区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佛山直面这个问题,并拿出推动创新资源布局实践的战略举措。

今年初,佛山发布《佛山市“一环创新圈”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2017年预计全社会研发(R & D )支出占G D P比重超过2.7%,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561家。总体而言,佛山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仍面临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存在地区创新能力“东强西弱”、缺乏大型创新平台引领高端创新要素有待集聚、良性协同创新格局尚未形成、创新创业环境有待优化等不足。

在这一背景下,“一环创新圈”这一市级统筹平台的要求,就是要整合全市创新资源、构建一体化创新体系,培育多功能创新平台和节点,提升五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使各类高端创新要素纷至沓来、齐聚佛山。

也就是说,一环创新圈的重点任务,首先就是要强化规划统筹力度。

“过去是各自发展,大家竞争。而大湾区的发展是城市整合,协同发展,使产业的发展更快。佛山未来核心竞争力是新型制造业来体现的,在这个发展机遇下,佛山有很多平台,给这个城市注入新的动力。”在今年4月佛山举办的一场论坛上,世联行首席技术官黎振伟提到大湾区城市群的协同、合作、功能互补。佛山平台战略的统筹思路,与大湾区的竞合发展思路相吻合。

在大湾区城市群的竞合发展中,佛山首先实现自身的协同发展。

《规划》中明确,为推进“一环创新圈”,必须首先强化规划统筹力度,加强重大政策的顶层设计、重大项目的统筹布局和重点资源的统一配置能力。

 引领

创新极核“三龙湾”创新驱动是重任

“每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都需要一个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区,以带领多个区域协同发展。”佛山某知名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直言,佛山拥有自生的民营经济为引擎,城市发展、轨道交通路网都是基础,但是各个区域和平台“自扫门前雪”的话,佛山很容易被其他城市“吸”走资金与人才。“广佛同城与融合,湾区城市协同发展,不代表佛山要依靠其他城市的外溢效应。以房地产为例,早年依靠价格优势吸引广州客户来置业的市场并不健康,现在佛山是在自身民营经济雄厚的基础上,发展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以此吸引人才、提高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这一观点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对于佛山来说,佛山需要一个“龙头”,来引领与带动各个平台和创新节点。

根据《规划》“一环创新圈”以禅南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创新极核,以南三产业合作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青年湖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临空经济区为五大创新平台。同时,培育周边具有潜力的多个创新节点,形成“一核五平台多节点”的创新体系。

作为“一环创新圈”的龙头,禅南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定位为“一核”,总面积达93平方公里,以毗邻广州南站,交通区位优越、生态本底良好、创新基础雄厚的禅城、南海、顺德接壤区域建设为高端创新集聚区,培育创新极核。

首先,三龙湾的发展以“生态优先”,将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城市生态文明创新之路的范例”。

其次,在生态化基底之上,“三龙湾”的重任是创新驱动,三龙湾承载的目标,是能够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广东去年年末布局四间广东实验室,佛山有一间,就落在了三龙湾的腹地,命名为“季华实验室”。

此外,在创新运营方面,“三龙湾”目标成为佛山智慧化管理的新标杆,在片区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先进的智慧管理样本。

创新对接广深科技创新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

“一环创新圈”根据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在功能布局上形成了“东北-科创环”和“西南-智造环”两个环。

其中,东北环要打造成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环,依托广州南站、佛山西站重大客运枢纽,通过广佛环线、广深港客专线等多条轨道缝合广佛核心区,快速联系湾区核心城市。同时,充分发挥广佛核心区内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快速流动的优势条件,对接广州创新资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体系。

“未来中国的城市发展的分化在于科技创新的能力。”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在6月举办的一场湾区论坛上,提出结构转型与产业机遇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差异。“现在看起来制造中心和科技创新的分离还是趋势,大城市更加倾向于走向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小城市走向大规模制造。大城市聚集的制造一定是和创新有关的制造,不是大批量生产的制造。”

在去年开始,佛山就提出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作为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创新城市,深圳的思路值得借鉴。

视角再回到佛山。11年前,定位“金融后援基地”及“产业金融中心”双战略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高楼和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从无到有”发展至今,位于“一环创新圈”东北环位置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是五大平台较先起步也是相对成熟的一个。

金融高新区的发展,首先是一场金融和产业相融合的探索。广东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概念,试图实现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的根本转变。金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也正式出炉,金融正式作为一个产业被对待。

除了大手笔地投入完善各项软硬件配套设施,广东金融高新区内在全国排名前列条城际地铁———广佛地铁设有“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和“虫雷岗”3个站点的金融高新区,还利用自身的地理区位和工业基础,吸引着华南乃至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和创新业务。

而在新的平台战略下,广东金融高新区的目标是打造高端金融商务区、珠三角重要的资本聚集和金融创新中心、辐射亚太的现代金融产业服务基地。

在今年3月举办的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会议上,宣布将着力在“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培育的新增长点。

根据《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南海将大力支持广东金融高新区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加强区块链理论研究和底层技术的突破创新,围绕金融和实体产业的重大需求和主要痛点,鼓励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制造业、贸易、民生项目等行业开展先试先行,推动区块链等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有效结合,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板,引进和培育一批区块链创新企业,努力建设立足佛山、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块链+”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高地。

在东北环,与广州相对接的青年湖电子信息产业园,在两地的进一步“缝合”下,也承载着与广州白云区黄金围产业园联动发展,推动广佛协同创新深化广佛同城的目标,将重点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强联动与合作。

产业

转型智能制造 拓宽产业空间

在佛山的这一平台战略下,与“东北环”握手相连与对望的,是要打造成为高水平的智能制造环的“西南环”,根据《规划》“西南环”通过西江航运、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以及重要的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的物流系统。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临空临港产业。充分发挥西江产业带的产业集聚优势,促进“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变,引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

在前不久正式发布的佛山“十三五规划”的图集中,在整个佛山南部有一个规模仅次于三龙湾的“圈”,这里就是五大平台之一的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目标重点面向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穿戴制造、生物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航空、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积极引入军工企业和重大项目。

“军转民”和“民参军”是构成军民融合的两大产业模式,作为制造业大区,顺德拥有发展军民融合的产业基础。近年来,顺德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目前全区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超过3000家。顺德高新区西部启动区作为智能制造产业核心区,目前已引入近30个项目,涵盖机械装备、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领域。

落户顺德高新区的佛山军民融合产业园聚焦先进探测、空间与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平台、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等六大产业方向引进优质军民融合项目。

在产业园的运营方面,佛山市、顺德区联合出资30亿元成立佛山市融合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园区进行运营管理。该公司将重点针对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进行招商引资,并通过股债联动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无息资金等政策性金融服务,协助入驻企业快速构建本地供应链,打开本地市场并外拓至粤港澳大湾区各主要产业城市。

南三产业合作区,在全市统筹下实现的是一个跨区的“握手”合作,总面积109平方公里的合作区,将依托佛山西站,以南海狮山、三水乐平为主要范围,包含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目标成为佛山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金科产”融合试验区和电子商务物流中心,重点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产业发展。

枢纽

珠西新空港中心 发展新动力源

4月26日起,随着2号航站楼启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正式迈入“双子楼”运营时代。而佛山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工程启动在即,广佛将迎来“双子星”国际航空枢纽时代。

在“一环创新圈”的规划中,除了三龙湾创新极核,南三产业合作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青年湖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临空经济区为五大创新平台,还将有N个创新节点。

在这五大平台中,临空经济区将在佛山这次平台战略中承载的意义,并不是广佛“双子星”国际航空枢纽这么简单,而是构建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高标准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将其打造为珠西新空港中心和佛山发展新的动力源。

空港经济区成为大湾区西部的枢纽的底气在哪里?

根据中国民航局《2017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及香港机场2017年年报的数据显示,去年大湾区的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大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以及起降架次的排名均进入了全国的前六名,在这一定区域范围同时容纳了这三大航空枢纽,这足以说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航空需求量极大。但是,从广州、深圳和香港三个国际机场的地理布局来看,均设置在珠江的东岸,珠江西岸大型的国际枢纽机场处于相对少有状态。

在大湾区的西岸,目前仅有珠海和澳门两个中小型机场。数据显示,从大湾区东岸三大国际机场与西岸的珠海和澳门两个机场2017年的运行指标来看,珠海和澳门两个机场的能级与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大国际机场对比,仅属于“轻量级别”的中小型机场。其中,香港、广州和深圳三个机场吞吐量在4561万-7290万人次。而澳门和珠海机场吞吐量仅为716万-922万人次。

根据规划,佛山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设计客流量为5000万人次,这一目标已经比肩2017年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大国际航空枢纽的旅客吞吐量级别。

在这一“底气”下,空港经济区将依托珠三角干线机场,重点发展民用航空、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现代物流、国际贸易、高端制造等临空产业,强化产业聚集和创新能力,放大佛山区位和产业优势,将打造为珠西新空港中心和佛山发展新的动力源。

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