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美食 | 长面:用一碗面 祈福来年顺顺利利

狐椒文旅 2021-02-09 15:36:1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一祝长命百岁 二祝福寿绵绵 三祝万事如意新年交好运

心里有光,慢食三餐。

如果说语言是心灵的传达,食物就是心脏的律动,作为一年复始的“新年”,对食物的考究更是不可忽视。

朝暮与年岁共往,牛年春节如期而至。

狐椒文旅推出节庆美食之2021春节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美食榜单,每天推荐一个美食,让牛年赢在起点,美好从口到胃焕然一新。

因为生活值得,所以孜孜追求。

跟着狐椒文旅,从牛年春节开始,去做自己的生活家。

长面,又称为”长寿面“,是宋元明清时期黄龙溪镇的著名特色传统小吃。赤红色的汤汁上浮着淡黄色的面条,点缀着褐色的牛肉和青翠欲滴的菜叶,红绿相间。一根面条,屡屡丝丝缘可系,岁岁年年意相牵,味道鲜美,寓意吉祥。

为什么吃长面?

长寿面,面须长。

祝寿时吃上一根长面,祝福寿星健康长寿。婚嫁喜事时新郎新娘吃上一根长面,合二为一、长长久久、百年好合。正月里吃上一根长面,预示全年一顺百顺。

黄龙溪长面

黄龙溪长面的特色在于一根面条要多长有多长,一根长面在面艺师手中龙飞凤舞,就像猛龙过江般的远距离抛入锅中煮熟。面条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越有嚼头。长面的精髓在于是面条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调料的味道。即使不加绍子,味道也是鲜美无比。

长面的吃法也很讲究:必须夹住一根长面从头吃到尾,如果大夹大夹的往嘴里塞,特别品尝不出味道。这种独特的面食只有黄龙溪古镇才能吃到,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吃长面,枉到黄龙溪“的说法。

南北面食对比

北京 炸酱面

胡同大杂院里,街坊四邻捧着炸酱面碗,或倚着墙,或坐着板凳,吹牛聊天,何其乐哉!炸酱面讲究的是吃锅挑儿,热热的,汁汤显得腻乎,配上小碗肉丁干炸酱,再弄上点时令小菜,香气简直传到了胡同外。

北京人爱吃炸酱面,吃的是那生活态度。炸酱面的酱,炸得有技巧,“小火儿大咕嘟”,不急不慢,酱越炸越香。这恰恰是北京人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不用风生水起的高官厚禄,不用大马金刀的大红大紫,要的是平平淡淡的家常生活,可这生活得过的悠然自得,有滋有味儿,要的是小日子大乐趣,这就叫:“小火儿大咕嘟”。

又说炸酱面的菜码,黄瓜丝、青豆、胡萝卜……五颜六色的往面上一堆,热热闹闹地就是一碗,蔬菜清脆爽口,中和炸酱的油腻,不够了还能再加。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炸酱面馆。炸酱面很小,也就管个饱;炸酱面很大,大到装下了北京人的生活。

扬州 阳春面

在扬州,”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排名前列件事情就是先去茶馆坐下,和左右座闲谈几句,再招呼老板来一碗阳春面,新的一天就这么开始在蒸腾的热气中。

阳春面在当地也叫做”光面“,除了面、汤和少许葱花,没有其它配料,而吃就吃的这个简单。我国南北对汤面的态度完全不同,北方在面上下足了功夫,而南方则更看重那碗汤,单一的碱水细面,只求口感利索,更能衬托汤和浇头。

阳春面的核心,是称为“汤头”的汤,对汤的追求,才有了阳春面汤宽面少的吃法。再放上“浇头”,阳春面摇身一变,成了各种浇头面:长鱼面、三鲜面、馄饨面、大排面…..汤头又分红白两种,区别是有无酱油,扬州人爱红汤,而苏州、上海则偏爱白汤。

扬州人熬面汤,通常加入高邮湖捞上来的青虾,点几滴香油,撒一把胡椒,可真的是”把人的眉毛都鲜掉了“。猪油是汤头的灵魂,用隔年黑猪网油配上本地小香葱,小火慢熬而成,名曰“白雪油”,入汤时,哪怕用上小小的一筷子尖,就是阳春面的点睛之笔。

有了这碗阳春面,即使远途归家,即使孤身在外,几种简单的调料,一把挂面,几分钟,就是一碗暖胃更暖心的阳春面,是喧闹茶馆的味道,是爸爸偶尔下厨的味道,虽不能完全复制,幸福却无二样。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